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

目录

专精特新是什么

2011年“专精特新”就已提出,2012年在国家层面被专项提出。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并对“专精特新”进行了定义[1]

专精特新

(1)“专”,专业化。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2)“精”,精细化。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3)“特”,特色化。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

(4)“新”,新颖化。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梯度培育目标

2021年12月17日,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分“四个梯度”对中小企业予以分层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大力建设的“百十万千”工程的目标提出,力争在2025年之前,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截至目前,我国拥有4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569家“单项冠军”,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将是梯度培育体系的核心。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

(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调“专精特新”这种企业发展模式,是企业实现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这一市场地位的发展路径。政府鼓励和支持这种发展模式,尤其是希望中小企业通过“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成长为更多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由工信部认定。2018年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首次提出,政策目标在于在专精特新企业中择优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促进其在创新能力、国际市场开拓、经营管理水平、智能转型等方面得到提升发展。此后,工信部在2019-2021年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入选企业数目分别为248、1744及2930个,入选企业数目不断扩大。

专精特新

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登记、连续经营3年以上;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属于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定或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其他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小企业

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或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

有持续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

(2)专项条件

经济效益。截至上年末的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专业化程度。截至上年末,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达70%以上;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且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能力。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含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下同)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及以上;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

经营管理。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生产执行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或是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国际标准协会行业认证)

(3)分类条件

上年度营业收入在1亿元及以上,且近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

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含)—1亿元(不含),且近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6%

上年度营业收入不足5000万元,同时满足近2年内新增股权融资额(实缴)8000万元(含)以上,且研发投入经费3000万元(含)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50%(含)以上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更多在省級层面,各省认定方式略有差异。北京实行打分制,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中小企业授予“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多地实现评审制度,如四川、浙江、上海等,以四川为例,认定程序是:企业提出申请→各市(州)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初审核实,并提出推荐意见,报省经信厅→省经信厅委托第三方机构或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省经信厅对评审结果、专家意见等进行综合审查,可根据工作情况组织或委托市(州)进行必要的现场考察,提出核实意见,形成拟定名单→省经信厅按程序发布“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并授牌。

专精特新

(三)制造业单项冠军

制造业单项冠军:两部门组织认定

工信部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从2016年开始着手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注:制造业单项冠军包括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已完成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认定。认定流程:企业自主申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中央企业推荐(注:工信部分配各省及央企推荐数目)→行业协会限定性条件论证→专家组论证和网上公示→两部门公布名单。

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意义

(一) 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减少贸易 摩擦、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从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实践来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替代性差、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贸易商品遭受的贸易摩擦的影响显著低于一般贸易商品。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全球产业链拥有特殊优势地位的企业也体现出明显的抗风险能力。在全球贸易摩擦日益严重、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的环境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可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充分掌握贸易活动中的议价权乃至定价权,显著提高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并有效减少贸易摩擦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有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

广大中小企业选择“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专精”的同时,产品种类和销量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只依靠国内市场,则“专精”之后会导致很多企业面临市场容量相对狭小问题。只有在“专精”的基础上,凭借“特新”,走国际化道路,在市场细分领域成为区域乃至全球“隐形冠军”级别的企业,广大中小企业才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市场,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切实提高企业效益。

(三) 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差异化成长道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

从国际经验看,在德国存在大量小而强的企业,他们专注于各自细分领域,通过长期深耕细作,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达到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从而成为很多细分领域的世界级“隐形冠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相比大型企业,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在资源和实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集聚要素资源、聚焦主业,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转型升级,在细分领域形成相对优势,研发生产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产品,有利于企业走差异化成长道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专精特新政策

2021年专精特新相关政策频出,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到国家层面,此后颁布的一系列相关配套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有望得到极大的加速。

专精特新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从财税、信贷、融资、支持产业链升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财税

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底前,中央财政安排不少于30亿元,支持13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确保税费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

直接融资

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通过市场化机制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

股: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此外,北交所设立的目标之一便是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风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子基金遴选,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

信贷

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开发银行在业务范围内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

产业链协同

按产业链梳理“小巨人”企业,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对“小巨人”企业开放资源要素。向大型骨干企业定向推荐不少于1000家“小巨人”企业,不少于1500项技术产品。

科研、人才

支持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参与玻璃新材料、智能语言、智能家电等新培育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征集一批技术成果转移目录,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征集一批技术研发需求目录,推动供需双向“揭榜”。

到2022年底,将5000家“小巨人”企业纳入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对象。到2022年底,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e)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向“小巨人”企业倾斜。

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发展现状

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制造业中小市值公司,截止2022年3月7日,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数达374家。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大部分属于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信息技术等行业,契合专精特新企业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进程中强化工业“四基”、强链补链的基本定位;第二,主要集中在创业板、科创板,科技含量较高;第三,76%市值小于100亿元,且86%是民营企业,具有小而美的特点。

专精特新

行业分布上,机械行业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共计91家,占比高达26%,在上市公司各板块排名第一。从子行业占比来看,机械行业专精特新上市企业集中在其他专用机械、仪器仪表、其他通用机械、化工设备等子板块。其他专用机械、仪器仪表、其他通用机械分别有上市公司27家、18家、11家,占比分别为30%、20%、12%,合计62%。

专精特新

参考资料与相关报告:

[1]石海娥.“专精特新”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光彩,2021(11):16-22.

机械行业“专精特新”专题研究报告:精选装备制造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220309(46页).pdf

化工行业“专精特新”专题报告:快速成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210927(98页).pdf

医药行业“专精特新”专题报告:走进“新”时代-210917(32页).pdf

前瞻产业研究院:新时代培育新动能-2021年“专精特新”发展蓝皮书(51页).pdf

“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四:专精特新七问七答-211217(17页).pdf

2022年计算机行业策略:寻找计算机领域的“专精特新”-211226(32页).pdf

机械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清洁能源大背景为主兼顾专精特新寻成长-211202(41页).pdf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湖北领军人才“专精特新”专题培训(2021-2022)(33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资产证券化
下一篇:电商代运营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