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目录

产业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传媒行业策略报告产业互联网大幕拉起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动能接续》[1]报告指出,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层面的引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让产业链内部各企业、各环节数字化,使得各个企业成为信息驱动型企业,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互联,重塑企业自身和整条产业链,从而提升产业链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

产业互联网

AMT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数字时代各垂直产业的基础设施,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牵头建设,以分享经济的方式提供给行业广大的从业者(小B)使用。通过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整个产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营质量与效率,并通过新的产业生态为客户创造新的体验和社会价值。

产业互联网

其主要特征有三:

(1)功能特征:BAT三巨头、华为、移动、电信等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一级基础设施,而产业互联网企业则通过为行业内从业者提供集成性云服务,成为产业的二级基础设施,形成新的价值创造网络。

(2)形式特征:产业互联网关注如何把很多已经存在的单个组织通过某种机制整合起来,实现产业平台的搭建和产业模式升级。产业互联网的形式是通过搭建“基础设施”实现“分享经济”,重塑“产业生态”。

(3)技术特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有五大技术基石,分别是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其中移动通信紧密连接用户与企业,用户与用户,企业与员工。物联网链接起产业互联网中的各个节点,形成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网络,通过物联网可实现丰富的生产数据收集并传递节点之间的控制与反馈作用。大数据能够采集处理产业互联网中的数据信息,从而更好的进行分析预警和决策支持,改善供需匹配对接和运营。云计算采用按需取用、按需付费、集中管理,让IT对于业务的支撑更具弹性,打破技术壁垒,降低整体IT成本。逐步成熟的工业智能技术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且使得产品更加个性化贴近消费需求。这五种力量聚集在一起,重塑产业链的生产与生产性服务流程,开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2]

产业互联网的当下——S2b2c模式

S2b2c模式中,S为供应平台,该模式的目的是实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够通过众多的小b借助供应平台S的赋能对c进行服务。整个服务是通过小b和c(客户)的紧密互动而驱动,小b的核心价值是完成对客户实时的低成本互动。小b的天然能力在于与c的关系,由于标准化的能力不足(包括供应链、品牌和营销),他们无法期待大规模获客,只能深耕与用户的关系,手段无非是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以及与用户的深度互动,所以很多小b与用户有情感连接,类似社群的关系。S是一个重构了的大供应平台,能大幅提升供应端的效率,帮助小b完成针对客户的服务。所以这样一个模式下,S和b一方面低成本实现了和用户的实时互动,一方面又通过规模化的能力满足了c端差异化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c是指客户,并不仅仅是消费者[1]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形式

根据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产业互联网白皮书》[3]指出,产业互联网从产业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产业链服务领域以及发起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1)工业/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工业技术提供智能制造立体解决方案,包含智能决策、产业互联、智慧管理、智能工厂和基础平台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决策,通过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采购、云服务等提供产业互联,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物流和智能监控等技术实现智慧管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赋能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2)农业产业互联网

特色农产品产业互联网平台,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产业互联网类型。通常依托区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强镇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全产业链服务内容提供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信息的集成、产业技术交易、交易撮合、支付集成、线下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通过产业数字化赋能实现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通过构建电商销售平台、线上集采平台、线上服务平台提升区域产品经营效率;通过物流仓储、支付结算系统、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交易增值;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体系、标准体系、信用体系建立,实现农业产业的产业化升级、工业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品牌化传播。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是规模化的订单农业服务。

(3)贸易型产业互联网

由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平台业务延伸,B2B电商平台转型或区域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演变而来。主要是借助电商平台集聚的产业信息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进行补链、延链、强链,消费互联网将消费需求直接链接工厂,进行定制化生产,或者将订单采用众包的模式链接不同的产业链环节,如研发、设计、制造、生产、供应链、营销等实现虚拟式制造。B2B电商平台向上游延伸至集采、供应链服务,向下游延伸至解决方案提供、金融服务等。区域专业批发市场利用原有的货品交易集散中心,开发线上交易平台,实现O2O相互引流,通过平台交易数据信用背书,提供增信融资等金融服务。贸易型产业互联网平台特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品、汽车后市场,大宗物资等领域。从交易总量上,贸易型产业互联网将是未来的主要模式。

(4)供应链物流产业互联网

具有物流资源的企业,运用技术手段,通过建立产业供应链物流平台,上游整合需求货源,下游整合承运服务资源,提供端到端的物流服务,提高产业协同效率,再结合流量和数据资源优势,向上向下延伸产业服务,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逐步发展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比如,首先将产业链上游生产计划进行共享,协同产业链条采购信息,进行物流计划及物流作业安排,实现商流物流一体化。其次通过LBS移动应用智能技术与交互性过程可视化技术进行信息的整合和集成,从接单调度、收货、运输、排队、磅单等全程进行管理,实现全程信息可视化。最后通过物流资源整合,降低全程服务成本,并提供例如电子票券、应收账款保理、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

(5)数字化服务产业互联网

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企业,通常以生产制造类或经营管理类软件切入,利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产业流程和服务需求的了解,发挥流量和技术优势,面向细分行业提供综合性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比如,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包括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物料管理、能源优化等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涵盖规划、实施、定制开发、运维、升级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全生命周期IT服务。通过产业链整合打造“产、供、销”一体化新格局。

产业互联网相关概念辨析

(1)产业互联网与行业互联网

行业互联网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的互联网化,比如各类行业资讯网站、行业联盟平台等,对行业圈子具有共同属性的人和信息进行连接。而产业互联网是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生态体系,是行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尽管行业间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满足而展开的,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2)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英文同根同源,是同一个单词“industry”。所以,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英文是“IndustrialInternet”,实践中的工业互联网较为正式,产业互联网市场化运用更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201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意味着工业互联网正式成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产业互联网则比较市场化。由于企业的服务对象往往不会局限于工业一个门类,服务业、建筑业和农业甚至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除专注于工业领域的少数企业外(如海尔、航天云网等),其它企业更倾向于采用产业互联网的提法,腾讯、慧聪、找钢网、亚信、用友、金蝶等公司都将产业互联网作为发展战略。

(3)产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是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其概念源于数字经济。我国把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即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由于数字技术应用而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因此,产业数字化是过程,是目标;产业互联网是手段,是抓手。

(4)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

“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区别首先现在强调的重点不同。“互联网+”强调的是“+”的动作,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产业互联网强调的是结果——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即是产业互联网。在范围上,两者也有大小之别。理论上,“互联网+”可以加万物,例如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军事等。产业互联网则属于经济范畴。

产业互联网发展历程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并开展B2B网上交易业务

2001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广州和佛山两家分行开始试点供应链金融业务

2004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中通、申通等电商物流企业快速崛起

2005年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陆续介入供应链金融

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

2007年京东成立物流公司,电商自建物流兴起

2012年通用公司发布报告《产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产业互联网的概念逐渐在国内传播开来

2013年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以及众多P2P企业介入供应链金融

2015年宝武集团建立生态型服务平台——欧冶云商,中粮集团与招商局集团联合打造一站式电商服务平台——粮达网上线运营,其他企业也纷纷效仿成立产业互联网平台

2016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正式发布《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

2018年慧聪集团调整业务结构,全面布局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巨头腾讯重新整合组织架构,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实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战略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建设杨浦产业互联网集聚区

2019年“产业互联网”被带入两会,李彦宏、马化腾、雷军等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谏言,产业互联网成为全国两会的热门议题

2019年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为工业互联网标准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作推进思路。

产业互联网成功案例

(1)案例一:云原生边缘技术方案赋能泛在应用

提供方:华为云;使用方:高速公路

华为云联合北京网路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华为云原生边缘技术方案新赋能泛在应用,打造了全国高速公路取消省界项目,管理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将近10万边缘节点、超过30万边缘应用的部署,支撑了高速公路收费业务的不断调整、更新,满足了每日3亿条以上的信息采集;客车平均通过省界的时间由原来的15秒减少为2秒,货车通过省界时间由原来的29秒减少为3秒。

该解决方案作为典型的边缘计算场景,可以在智慧交通、分布式园区管理、国家级/省级/县市级的分布式系统建设中大规模推广复制。

(2)案例二:国网辽宁电力光纤到户创新项目

提供方:烽火通信;使用方:国家电网

在“电力光纤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烽火通信通过构建大容量交换平台,解决了OLT100G上联端口整机机电、电磁兼容、射频损耗、多端口串扰和单端口插入损耗等技术问题;同时引入了高速背

板互联技术,满足了项目对大上联带宽和高传输速度的要求。同时,烽火通信采用基于软件定义的网络思想将数据交换和控制分离,有效支撑了网络资源灵活分配和多业务智能运营。

该项目为实现电网和通信网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进而通过提升当前电网的信息化水平为“电力新基建”赋能

(3)案例三: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云上办展”

提供方:阿里云,使用方: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联合阿里云首次推出3D“云上博览馆”,永不落幕的云展会吸引了3000多家国内外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入驻。大会开幕式新增了重磅环节“云上巡馆”,埃斯顿、西门子、海尔卡奥斯、犀牛智造等示范企业的最新成果都尽收眼底。斩获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奖的阿里云“数字孪生”技术也首次被用在“云展会”中。展示之外,本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还引入“工业品牌节”,借助1688平台,为参会企业提供精准曝光,促进交易。

阿里云在云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未来将继续发挥在技术、生态方面的优势,在“云展会”方面大展宏图[4]

参考资料:

[1]【研报】互联网传媒行业策略报告:产业互联网大幕拉起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动能接续-20200220[46页].pdf

[2]待君归.一篇文章读懂“产业互联网”的内涵,来源于知乎

[3]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2021产业互联网白皮书(75页).pdf

[4]颦楚.2020产业互联网案例(ToB)TOP100[J].互联网周刊,2021(02):24-42+44-45+22-23.

相关报告:

腾讯研究院:产业互联网——构建智能+时代数字生态新图景(85页).pdf

艾瑞咨询:2019-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指数报告(68页).pdf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2019产业互联网扶贫年度报告(53页).pdf

赛迪&;腾讯:新基建—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20)(56页).pdf

易观分析:轻工制造业产业互联网实践分析2019(30页).pdf

亿邦动力研究院:2019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76页).pdf

腾讯:产业互联网安全十大趋势(2021)(14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智能工厂
下一篇:空气悬架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