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

目录

金融衍生品是什么

金融衍生品(financial derivatives),顾名思义,是在基础资产上衍化的产品。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定义,广义概念上的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协议,其自身价值不是独立确定的,而是依附于相应的基础资产或指数,如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常见金融衍生品的基础变量包含资产价格、价格指数、利率、汇率、通胀率以及信用等级等,此外,近年来某些自然现象(如气温、降雪量、飓风)甚至人类行为(如选举、室温气体排放)也逐渐成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基础变量,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产品形态、原生资产和交易场所

金融衍生品的种类

金融衍生品的数量和种类在当今世界上不胜枚举,通过积极开展的金融创新活动,使之能够源源不断的推陈出新。国际上对金融衍生品的分类标准也较多,通常金融衍生品主要有:

(1)根据交易方式,可以分为期货与远期、互换、期权这三大类。第一大类:期货合约(Futures contract)和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都指的是交易参与者签订的在未来某个时间按某个价格买入或卖出某项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s)的合约。两者的差别在于远期属于非标准合约,而期货则是标准化合约。第二大类:互换(Swaps),也称掉期,是指交易参与者(两人或两人以上)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交换现金流的合约。一般情况下,它是交易参与者根据自己预测的市场运行趋势,协商约定支付比率,互相为对方支付合约的费用。常见的互换合约是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等。第三大类:期权(Options)又称选择权,该合约明确规定了期权持有人(Options holder)在未来特定的某个交易时间之时,或者该特定时间之前,拥有以事先合约确定的执行价格(Exercise price),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的权利。有两种较为普遍的期权交易合约:一种是看涨期权(Call options),另一种是看跌期权(Put options)。

金融衍生品

(2)根据标的资产,可分为利率、汇率、股票和商品这四大类。利率类衍生品利润的大小受市场利率高低的支配。汇率类衍生品,其合约的价格取决于各类货币的价格。股票类衍生品,其价值依赖于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商品类衍生品的价格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3)按交易场所分类,金融衍生品包括场内交易的衍生品和场外交易的衍生品。场内交易即合约交易在交易所内进行,合约标准化。场外交易则是不在交易所内的交易,交易方式更为灵活,主要包括远期交易和互换等。

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的功能

金融衍生品拥有较多的功能,简言之,可以概括为:规避风险、投机、价格发现等功能。

(1)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是金融衍生品最传统、最原始的功能,通过套期保值发挥作用,用一个市场的结余来补救另一个市场的亏损。同时,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品给投资者提供了多种方式来规避分散风险,比如采用利率类、汇率类衍生品规避价格风险,通过信用类衍生品规避信用风险等。

(2)价格发现

价格发现功能是指衍生品的价格是现货价格的一个基础,反映了多空双方的博弈,根据衍生品的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的联系,投资者可以在现货市场价格与实际价格偏离时利用金融衍生品实施套利策略,促进价格发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1]

(3)增加盈利

金融衍生品产生初衷主要是为了避险保值,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参与者发现了其存在获利的可能性。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参与者:一类是投机者,他们在资产或市场中通过保证金交易以较低的成本持有头寸,通过做空某项资产,获得高额投机利润。另一类是套利者,他们追求的是无风险获利。由于信息不对称、信任度等原因使得不同金融市场之间出现暂时的不平衡,这就给套利者提供了获得无风险收益的机会。不管是投机活动还是套利活动,他们都有很大可能会直接使得资本市场上的交易额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性,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金融衍生品市场才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

(4)降低成本

由于各类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的参与者众多,一方面交易活动的参与者能够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品,规避、减少甚至于消除产品最终在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交易量的增加也会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交易的参与者也能够依靠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根据未来价格走势指导和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优化了资源配置,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最终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金融衍生品的特点

(1)跨期性。交易各方通过对利率、汇率等因素和风险趋势的判断,签订合约去置换未来的现金流。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品业务明显涉及到交易者两个不同时期(现在与未来)所持有的的现金。而对未来相关价格的预测,则是交易者能否在交易中获利的关键点。

(2)高风险性。金融衍生工具在市场上的交易损失及其获利的可能性,主要依赖于交易者对基础资产未来价格的预测和判断。然而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导致基础资产价格的变幻莫测,这就导致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结果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出现高风险。

(3)高杠杆性。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执行保证金(Margin)制度。即交易不需要直接支付百分之百的资产价值,只需支付规定比例的资金即可完成交易。采取盯市(Marking to market)制度,买方只需及时支付到维持保证金的数额就可以继续交易。通过低成本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可以获得幂次增长的收益,这就是高杠杆性的实质。

(4)交易对象的虚拟性。较之于传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对象是对标的资产在未来某种条件下处置的权利和义务。交易时并未发生实际的货物转移,如期权的买权或卖权。因此,金融衍生品业务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5)交易目的的多重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通常有避险保值、增加盈利、和降低成本等目的。其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转移与该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或是通过风险投资获得经济利益,或是降低经营成本[2]

金融衍生品的产生与发展

(1)远期和期货合约

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产生于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的82位商人于1848年创立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CBOT),旨在为会员提供信息,解决远期交易存在的流动性差、违约风险高等问题。1851年,CBOT首次引入了远期合约,其标的资产后来发展到金属、能源及其他实物商品;1865年,CBOT又推出了第一张标准化协议,将除了价格以外的所有合同要素都标准化,并制定了保证金制度,至此,远期交易正式发展为现代期货交易,这是金融衍生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

金融期货又是在现代期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问世至今的40多年来,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得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受了剧烈的冲击,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由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令汇率大幅波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市场参与者迫切需要能够有效转移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于是1972年第一张外汇期货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的国际货币市场分部应运而生,并先后推出了英镑等六种外汇期货合约,成功地将金融期货引入了期货市场,开创了金融衍生品的先河。同时,利率和汇率之间密切的联动关系,使汇率的大幅波动,必然导致利率和股市价格也产生急剧波动,人们规避利率风险的巨大需求又推动了利率类期货的快速发展:1975年10月,CBOT推出了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抵押凭证期货合约一一世界上第一份利率期货合约;1976年,CME推出了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满足了市场中规避短期利率风险的需求;1977年,CBOT推出了长期国债期货合约,以解决规避中长期利率风险的需求。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ansas City Board of Trade,KCBT)又创新性地推出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自此金融期货的三大类别初步形成。

(2)互换合约

最早的互换合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源于逃避英国的外汇管制的需求。互换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则是1981年由所罗门兄弟公司促成的,世界银行与IBM基于固定利率的货币互换。同年,第一份利率互换诞生于伦敦。此后,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迅速发展,全球名义本金总金额由1987年的8660亿美元猛增到2014年的405.286万亿美元,增长了近500倍。近年来观察表明,利率互换的发展已经远超其他衍生品,在所有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量中占比60%以上,成为最活跃的品种,而货币互换则发展相对缓慢。信用违约互换(CDS)最初于1994年引进,直到1999年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推出CDS标准化合约,CDS市场才开始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为运用范围最广的信用类衍生品。1995年,全球信用类衍生品的名义本金还不足100亿美元,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就爆发式增长到622万亿美元,虽然次贷危机使得该市场大幅萎缩,2010年全球CDS未下仓合约名义本金仅为30万亿美元,但到2014年则已经恢复至164万亿美元,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3)期权合约

期权交易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30年代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郁金香球茎热”。直到1973年4月26U,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建立,令期权市场的格局和规模发生质的变化。交易所成立当日,便推出了以个股为标的的期权合约,第一张标准化的期权合约由此诞生。同年,布莱克、舒尔斯和默顿建赢的期权定价模型,成功地从理论上为期权合约提供了一个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定价模型,该公式的诞生,给出了期权定价的标准,使得交易更容易进行,推动了期权市场的迅速发展。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衍生品的交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美国作为现代金融衍生品的发源地,敏锐地感受到市场的巨大需求,有意识地放松了对期权市场的诸多限制,并不断推出多种多样的期权品利·来满足市场的需求。1982年,CBOT推出了以长期国债期货为标的资产的期权合约;1983年,CME推出了标准普尔500(S&;P500)股指期权;1984年,CBOT陆续推出了以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为标的资产的期权合约;1987年,复合期权开始出现。美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世界范围内期权市场的发展,时至今日,美国仍以其不断创新的思想引领着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方向[3]

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概念

金融衍生品市场(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的本质是由一组规则、一批组织和一系列产权所有者构成的一套市场机制,它是一种以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利用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效应,以利率、汇率和股价的趋势为对象设计出大量的金融商品进行交易,以支付少量保证金及签订远期合同进行互换和掉期等的金融派生商品的交易市场。其交易的对象是各类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基础金融资产的风险,或降低交易双方的成本。

(二)分类

(1) 根据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种的不同分类

此分类方式可将金融衍生品市场分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金融远期市场和金融互换市场四类。金融期货合约(financial futures contracts)是指在特定的交易所通过竞价方式成交,承诺在未来的某一日或某一期限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契约。金融期权(option)又称之为选择权,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合约。金融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s)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金融互换(financial swaps,也称掉期),是指互换双方达成协议并在一定的期限内转换彼此货币种类、利率基础及其他资产的一种交易。

(2) 根据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地点不同分类

此分类方式可将金融衍生品市场分为场内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和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两类。场内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是指交易所交易,所有的供求双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OTC市场),使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市场。

参考资料:

[1]张栌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对其风险的影响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21.

[2]宋江南.金融衍生品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D].中原工学院,2021.

[3]韩韵秋.金融衍生品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2017.

相关报告:

德勤:中国油气企业金融衍生品业务管理(10页).pdf

【研报】银行业“利率风险”系列深度之一: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20200109[28页].pdf

证券行业详解第三轮扩表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新竹高于旧竹枝-211105(32页).pdf

【研报】证券行业:国内衍生品发展方向及券商业务空间展望-20200519[38页].pdf

证券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松绑、市场扩容场外衍生品空间广阔-211119(22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百科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