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网络剧

网络剧

目录

网络剧是什么

1999年,钱珏最先提出了“网络剧”的概念。“网络剧是通过互联网传送,由上网计算机接收,实时、互动的进行戏剧演出的新的戏剧形式。”此概念强调了网络剧的传输媒介,以及与戏剧的关联性。

2011年,黄宝贤在《中国网络剧的叙事艺术研究》一文中阐述:“网络剧是基于互联网而制作,联通各个环节——从题材选定、剧本创作、剧情走向、角色表演、服装道具、摄像照明、后期剪辑、平台播放、观后剧评等都以参与、互动为出发点,在互联网上首先播出,采用边拍边播,网民投票参与剧情等方式在互联网实时传播的网络互动剧集。”此论点在传输媒介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网络剧互动性的特色,较有意义。而对于,网络剧中的网络自制剧的定义。

2011年,曹慎慎在《网络自制剧观念与实践探析》一文中指出:“网络自制剧,顾名思义就是由网络媒体自己投资拍摄,专门针对网络平台制作并播放的网络剧。”此定义主要指出了网络剧中网络自制剧的制作方和播放平台的与众不同。2016年,张智华、朱怡璇在《中国网络剧发展路径》中引用曹慎慎的这一定义,并补充解释到,“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自制剧定义范畴中的四个要点:一是网络自制剧应是由网络媒体作为创作者参与投拍、制作的,也可以说网络媒体是网络剧投资、拍摄、制作的主要力量;二是网络剧首要播放平台应该是投拍的网络媒体;三是网络剧从制作到内容应该符合剧集的要求和特征,可以是连续剧,也可以是系列剧;四是网络自制剧应该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精彩的故事与比较深刻的文化内涵,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1]。”

网络剧

我国网络剧的发展历程

基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以及我国网民的个人意识增强,视频网站开始出现网民自制的一些小视频,多是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展现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一些看法。随后,还出现了网民对一些名著和严肃节目的娱乐性的解读,比如,网民恶搞四大名著、恶搞新闻联播,他们通过娱乐的方式消解着传统中心化意味浓重的影视剧和节目。小视频的发展,电视剧版权费飙升和视频网站同质化竞争严重,由此视频网站对网络剧的投资和制作便发展起来,而且越来越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1)萌芽期(2000年-2003年)

2000长春的几名大学生自导自演的《原色》可以说是我国网络剧的开端,这部网络剧讲述了两名高中同班同学通过互联网成为知己好友的故事。投资仅花费两千元人民币,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在互联网上投放的影视剧集。此后三年里网络剧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一直到《百分百感觉》在2003年的播出,激发了网络剧的创作动力,好作品也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网络剧作品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并为大众所接受。处于这个阶段的网络剧多是网友出于自我娱乐和满足心态而制作的,由个别有兴趣有条件的网友将生活中的有趣故事片段拍摄上传分享,也有的是由一些团队群策群力,通过挖掘身边人的故事然后制作而成。由于是刚刚兴起,网络剧的制作、内容等都比较稚嫩简陋,但都会带有一些恶搞的意味。

(2)探索期(2004年-2007年)

商业意识萌芽的出现是探索期的显著特征,随着网络自制剧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的活跃涌现,网络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关注,一些广告商开始嗅到其中的商机,开始寻求和一些视频网站的合作,把以往应用在传统电视剧中的广告运作模式开始应用于网络自制剧,资本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剧制作也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8年《苏菲日记》的推出赢得了中国年轻人极大的喜爱和追捧,它是由中外合资的专业影视公司全力打造推出的。此剧创意来源于索尼影视国外成功模板《Sofia';sDiary》。网络剧在中国制造推出,故事也是取自于年轻一代的真实生活,从校园到职场,从青涩恋爱到青春期的反叛,中国年轻一代的生活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这部剧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根据网民反馈调整剧情走向,这样的互动方式也引发了一股中国网络剧的制播讨论热潮。

(3)成熟期(2008年-2013年)

自2008年以后,也就是《苏菲日记》投放市场以后,网络剧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这个阶段成了中国网络剧的春天。电视剧版权费越来越高,国内视频网站的主要盈利渠道还是靠广告收入,而广告商看中的是视频网站的网站流量和访问量,所以各家视频网站为获取高点击量和访问量,开始独家电视剧版权的争夺,从而导致版权费一路飙升,再加上内容同质化严重,导致各视频网站开始自谋出路,自制网络剧开始出现,许多视频网站变单纯的平台提供商为平台提供商加内容出品方,例如,搜狐、爱奇艺。这一期间,从制作剧集方面来讲,网络自制剧的制作数量已经明显增多,质量良莽不齐,内容方面方面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受众对网络剧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而视频网站也一直承受着高价购买电视剧版权的负担和困扰,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因素。从此,网络自制剧开始在各大视频网站的培育下走精细化路线。

(4)精品期(2014年至今)

2014年,网络自制剧开始朝着大成本,高制作,精品化模式的方向发展,涌现出了大批制作优良的网络自制剧,更是有一些极受欢迎的精品网络自制剧开始反投到电视,《灵魂摆渡》、《暗黑者》等多部典型的网络剧自制剧代表因其优良制作、精美画面、强大明星阵容等优势,开始冲击传统电视剧一枝独秀的固有局面,网络时代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互联网本身就自带贴近大众的属性,它的亲和力赋予了网络自制剧紧贴受众、破旧立新的优势。2012年,《奇异家庭》被引入江西卫视播出,2015年,《他来了,请闭眼》投放东方卫视,之后《蜀山战纪》也投放于安徽卫视。此后,土豆网推出的《欢迎爱光临》也相继投放地方卫视,由此开启了卫视反向视频制作网站购买版权的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网络自制剧的内容深受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和欢迎。而且,随着网络剧的发展,大制作大投资的网络自制剧开始不断涌现,剧情类型也开始花样百出,包括悬疑探险、都市爱情、青春偶像等多种类型[2]

网络剧与传统电视剧的区别

与传统电视剧的区别主要是媒介区别,是以电脑网络为媒介的剧种。其带来的便利性包括播放准入门槛低,对节目的内容选择性、时间选择性、观看可操作等。也有的网络剧是基于已经播出的人气电视剧,填补其内容与时间空隙等不足而产生,或是基于人气游戏等产生。网络剧所采取的是欧美风行的边拍边播的形式,一边经过网络互动搜罗观众的看法,一边改写剧本,一边拍摄。这样做的好处,使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参与其中,成为编剧,极大满足网民的成就感,从中体会参与剧情的乐趣,这种模式,正是新一代网民所喜欢的娱乐方式。而网络剧其本身就是细分市场后的产物,后台系统通过整理数据,来分析观众对内容形式、导演风格、观看时间、明星阵容等方面的不同喜好程度,以此基础进行剧集的制作和为用户推荐内容[3]

网络剧的特点

(1)网络剧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受众覆盖广、广告植入回报率高,可为现代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提供良好的广告平台。

(2)拥有更大的选题空间和内容呈现度。网络剧可以方便快捷地“牵手”网络流行小说,当下时髦的“网络流行语”和桥段也可以加入到网络剧的制作中,一些在电视上不能播的,如玄幻剧、穿越剧、校园剧、犯罪心理剧等,网络上却可以;周播剧在传统电视上很难实现,但在网络上就完全可以做到。此外,传统电视剧都是拍完再播,剧情和内容已经是定局,观众只是一个被动的观看者。而网络剧却可以随时互动,让创作者看到观众的兴趣点及关注点,并且随时根据观众的喜爱和最近的流行趋向不断调整后续剧情以及最终结局,这就是网络剧最吸引观众的所在。

(3)播出方式、服务方式较为灵活。相对于传统电视剧,网络剧尤为突出的特点是内容紧凑、节奏较快、篇幅短小,每一集的时长大概以10到20分钟为主,而且剧集少,观众只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随时随地观看;而电视剧剧集长,一部电视剧最少要30集甚至更多,每集时长大约要45分钟左右,且播出时间、播出剧集都相对固定。网络剧这样灵活的播出模式,不仅可以充分与观众互动,零距离贴近网民,还充分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个人的自由度。

(4)审查制度比较宽松。网络剧实行的是先审后播政策,但是由于视频网站每天视频量上传较大,一些网民自制的网络剧拍摄完成后,直接上传于网站,由视频网站审核人员“自审自查”即可播出,有的基本来不及审就播出了。所以没有了条条框框的直接限制,就可以实现更多的自我表达[3]

2020网络剧市场现状

2020年,全国拍摄制作的电视剧备案公示剧目670部、23519集;前三季度,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121部、4724集;视频流媒体平台上线网剧268部。相比于前两年,电视剧生产与获准发行数量再次大幅下降,网剧数量有所上升。总体来看,2020年我国电视剧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网络剧

(1)宏观政策调控,高质量发展面临新课题。2020年既是受疫情影响的一年,亦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之年。在此背景下,国家广电总局明确市场管理者职责,加强从选题规划到制作发行、效果评估的全流程调控,同时也提出十四五时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推动电视剧大国向电视剧强国跃升。2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从供给侧对剧集生产的备案公示、长度限制、成本配比三个方面作明确规定。与2019年的38集相比,今年拍摄制作备案剧目为平均35集,内容“注水”现象有所改善。围绕当前重要的宣传任务,广电总局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包括“4+2+1”部重点剧目、专项资金剧本扶持项目、主题展播活动、中国视听大数据系统建设等具体措施,以市场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推动电视剧创作生产高质量发展。2021年,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策风向、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创作标准仍然是内容生产者打造标杆力作的重要抓手。

(2)行业理性复归,头部作品释放利好信号。2020年,我国电视剧收视率与版权交易额呈现一定增长,剧集投资规模与往年基本持平,后端网络播映市场稳中有变。CSM相关研究显示,上半年全国观众人均收视时长高达286分钟,超出近5年以来同期数据半个多小时;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份额达到49.9%,同比增长6.3%。除央视外,排名前十的省级卫视市场份额达到18.5%,均实现一定增幅,而其余卫视仅占到7.1%,同比下降4.6%,马太效应依然存在。

(3)现实题材火热,艺术创作争当时代“镜像”。由于持续受到“限古令”的影响,电视剧市场古装题材削减而现实主义作品火热,或聚焦各行各业,或回归家长里短,或关照社会议题,与时代同频共振。前三季度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剧目中,现实和历史题材分别占到70%、26%。艺恩数据显示,近两年上星播出的国产古装电视剧均不足10部,而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占比由61%增长到78%。《安家》《完美关系》《决胜法庭》等都市职场剧以小见大,围绕房产中介、公关、法律等行业铺开世间百态;家庭伦理剧旧中求新,既有关注“非血缘家庭”独特语境的《以家人之名》,又有《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以女性视角解读亲密关系的“她题材”;抗疫剧《在一起》和脱贫攻坚展播剧《绿水青山带笑颜》着眼于当下社会现实,讲述温暖故事,勇担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除此之外,一些近当代题材的优质电视剧如《隐秘而伟大》《大江大河2》也同样收获到良好的市场反响[4]

参考资料:

[1] 刘文博.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剧类型化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贾月.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后结构主义视域下的网络剧生产与传播[D].山西大学,2018.

[3]王瑞芳.浅析网络剧的传播特点及发展趋势[J].广播电视信息

[4]周恩泽,吴居嫦.2020年电视剧、网络剧市场盘点

相关报告:

首都影视发展智库: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1(41页).pdf

广电时评:2018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网络剧篇)(76页).pdf

云合数据:2020年网络剧综节目观察(29页).pdf

艺恩:2021甜宠网剧市场研究报告(32页).pdf

云合数据:2020年连续剧市场网播表现(17页).pdf

云合数据:2019年连续剧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报告(22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金融创新
下一篇:去中心化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