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新常态(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经济新常态)

目录

经济新常态是什么

新常态最早是由习近平2014年5月考察河南时提出,所谓的常态指的是固有的状态,新则有异于旧质。新常态即代表了与以往不同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是在经历过一段不正常状态之后,又逐步调整到了正常状态,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转入新常态的过程,也就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获得螺旋式上升,无论非常态如何展现,最终都会回归到稳定的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新的对称态,是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何为“经济新常态”?从国际上来说,在2010年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Erian)用“新常态”描述国际经融危机过后的欧美经济持续低迷的态势,表现为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高,企业利润率缩减等现象,其主题在于危机恢复期的救助;在国内,经济新常态有其特定的涵义。不同于西方面对危机的被动,中国的“新常态”是在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主动对自身发展模式作的战略性调整。“经济新常态”的“新”是针对改革开放30多年所实行的高污染、高耗能等“旧”的发展模式而言的,是要在改革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重塑新的发展动力。”而“常”则是指相对稳定的一种态势,意味着经济新常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1]

经济新常态提出历程

始自1978年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林毅夫教授在《中国的奇迹》中提到在1978-2013的35年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超过9.8%的年平均增速,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了8.3万亿美元,人均GDP也达到6800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新常态提出之前的改革开放30多年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阻碍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患,存在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环境破坏、中等收入陷阱的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战略高度出发认识问题,并力图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在2013年的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会议上,习近平作出了我国当前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判断。所谓“三期叠加”是指“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的消化期在同一时间重合出现,产生叠加效应。”紧接着在2014年的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会议上,习近平对“三期叠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强调开展经济工作必须认识清楚“三期叠加”阶段的特征。

2014年5月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去河南时曾说过:“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态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坚定的按原计划走下去,根据我国经济各个时间点的不同特点,对经济‘新常态’保存适应”。他的这段谈话,是我国领导人第一次采用“新常态”这个名词来概括我国的经济情况,这种思维是一种新型的想法。在2014年底,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大会对“新常态”这个名词在经济上的含义,给出了深刻的解读。会议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对习主席思想的一种系统化的重要解释。会议针对我国经济,给出了九个方面的创新变化,解读了我国经济形式的新特色情况。这九个方面分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与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及宏观调控方式。这种种的改变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经济特点变的更加的高端,充满了层次感和复杂性特点。经济结构经过不断的调整,变得更加合理,使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正轨。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1)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3)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4)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5)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6)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7)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9)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体现在经济上的特点是:

(1)中高速。

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变缓,增长率由10%变为7%,新常态的中高速增长率为8%。这之前的三十年,由于中国的经济产业空间广阔,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所以增长速度飞快。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地覆地的改变。这种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趋势,国外先进国家经济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变缓,发展质量较高。

(2)优结构。

在经济结构方面,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组成结构变化巨大。产业类结构上,主体由其它产业类型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导;国民需求变为主导需求;城乡结构上,也有原来的城乡差异巨大变为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居民收入较以前大大提升。

新常态

(3)新动力。

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率和环境保护。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源、人力等的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增长的背后却是以能源过分消耗、环境严重污染以及资源极大浪费为代价的,再加上近些年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低廉的劳动力的优势也在悄然发生改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起来,其他企业也在积极主动转型升级,在经济增长方面将更多依靠人才资源和科技进步,国内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力将逐年增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印证了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长时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更加注重经济质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

(4)多挑战。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形势面临新的挑战,明显的出现了一些不为所知的风险。房地产存在的风险最为突出。最近几年,房屋的销售情况下降明显,出台房屋限购的四十多个城市,已有二十多个城市放松了限购政策。至此同时显现的还有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因素。

金融新常态内涵及表现

(1) 金融新常态的内涵:金融是组成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宏观经济环境会对金融发展的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在增长方式的改变下,金融领域同样在变化调整,适应新的经济状态,寻求新的对称态,形成金融领域的新常态。

(2) 金融新常态具体表现

①经济发展速度存在降幅,致使金融业发展速度下降。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彼此作用,彼此依存,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速转变,金融业循迹适度增长。

②金融转型与经济结构改善整调具备统筹作用,金融生态与结构会持续出现改变。

③基于诸多金融基础条件的持续健全与改善,金融管理与风险管理愈加严格。中国对金融监管予以持续强化,优化金融宏观控制,对掌控金融经济局面的能力予以进一步提升。于新常态下,中国遭受愈加提升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金融经济遭受着金融市场及外部经济波动造成的长远影响,要求务必对操作透明、规范予以保证[2]

银行新常态内涵及表现

(1) 银行新常态的内涵经济、金融迈进新常态,势必会对银行业的新常态进行触发。银行新常态是商业银行遵循经济、金融发展逻辑与趋势,调整业务结构和增长速度,不断寻找与经济金融发展的契合之处,直到达到银行发展的对称态。

(2)银行新常态的具体表现

①相适应于经济增速回落,银行业的增速将慢慢回归正常立足于整个银行业,假设能维持7%~8%的经济增速,而金融行业却保持20%~30%的增速,明显不合理且不具备长远性。于如此的格局下,大部分金融活动不具备实际内涵。总之,由于我国经济增速区间存在降幅,我国金融业已终结了以往数十年“高歌猛进”的时代,增速回落将变为一一金融“新常态”。

②经济结构改善调整与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彼此影响彼此促进,银行业结构及生态将出现改变长久以来,我国经济金融蕴藏“三多三少”的状况:第一,“资金多,资本少”,致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具备偏高的负债率;第二,“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少”,银行系统为国民经济风险主要聚集地;第三,“银行信贷业务多,别的业务少”,存贷款为银行的业务主体,其很少给予别的金融业务。日后,经济结构愈加优化,市场化革新得到推进,必将对这种局面带来变化。一方面,会深入优化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系统,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新金融服务业态会迅速问世;另一方面,因为金融价格机制市场化,利率、汇率波动同样为一类金融“新常态”。

③相配套于经济政策改变,银行业的诸多基础条件将持续优化并健全,金融监管环境将愈加严格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起,金融稳定理事会就对国际金融监管革新进行了着力推进,对多种金融监管新规则进行了提出。此外,中国金融监管也遵循局势改变:第一,维系金融平稳,更苛刻的规范银行资本,深入增加流动性标准;第二,对“栅栏原则”进行推行,规定银行对诸多类型金融业务及风险进行区隔;第三,对审慎监管进行加强,确保银行发展速度相适应于经济发展,确保金融活动愈加透明、规范。

④相同步于新的改革攻坚克难,传统经营模式己不符合市场需要,银行业急需深刻的变革创新。着眼于国内、国际局势,国家对全面深化改革予以坚持不懈地推进,对简政放权力度进行不断增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予以积极鼓励,于如此的机遇及挑战下,一系列金融机构遭受愈加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以往的运营方式及风险管理均亟待深入改革。如今,尽管银行资产质量整体能控,风险抵补能力可确保平稳,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担负种种压力:不良信贷增加、利润增速降低等。银行应当对经济转型要求进行持续适应,对风险管理手段予以优化,对差异化风险运营本领进行加强,于布局市场等诸多方面驱动转型,寻求创新时,保证严格依照商业银行运营规律,坚守稳健风险偏好,以期获取长久发展。综上所述,“中低增速、高标准服务、平民化生存、革新里发展”将变成银行业新常态的典型表现[2]

参考资料:

[1]刘文娟.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失业问题研究——基于马史思失业理论的探析[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20.

[2]陶文喆.新常态下Q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20.

新常态研究报告:

新常态下我国碳排放达峰形势分析(9页).pdf

蔚迈&;群邑:《新常态下的新增长P+计划》(46页).pdf

建材行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面对新常态-211118(73页).pdf

抖音:2020抖音直播助力经济复苏白皮书-推动经济新业态成为新常态(23页).pdf

【研报】游戏行业专题:渠道变迁与流量争夺下的买量市场新常态-201130(30页).pdf

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新常态和数字化时代的风险管理(186页).pdf

石基信息:2021年餐饮业技术研究报告-构建下一个新常态(27页).pdf

罗兰贝格:2020谱写新常态下中法经济合作新篇章中法经济合作前景分析(51页).pdf

【研报】医药行业2020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创新的新时代高光的新常态-20200530[70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美林投资时钟
下一篇:高净值人群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