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

目录

配送中心是什么

配送中心是根据客户情况和订单信息,进行集中性的、规范化的采购、验收和流通加工等多项物流作业,并按销售预测和客户要求所需的产品种类及数量,开展货物分拣和配装以及提供完善的运输服务的流通设施或物流场所。建立配送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减少流通环节和产品的货损、营造更多的销售机会,在满足时效性和客户满意度的前提下,进行货物的配送工作。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功能

现代配送中心跟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相比,已经产生了实质性的差别。例如传统仓库仅是存放物资及产品的物流设施,而配送中心具有多样化功能,它将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起来,执行指挥调度、信息处理、作业优化等职能,在流通环节上利用一个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现代配送中心的功能可分为基础功能和延伸功能

配送中心

(1)储存功能:配送中心的储存功能可以有效地缓解周期性的产品生产计划和销售之间的时间矛盾,合理地组织货源。但配送中心储存的最基本作用是满足每个周期正常的配送需求,确保配送中心存有充足的货源,防止发生缺货损失,随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充当着蓄水池的角色。

(2)分拣功能:由于配送中心汇集的货物及产品来自不同的产地或供应商,这些产品的流向也各不同相同,而且客户对于不同产品的规格和数量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快速有效地做好配送前的准备工作,就必须根据货物流向、产品种类和客户要求对产品进行分拣操作。

(3)集散功能:是指配送中心借助其“中介”、“桥梁”的重要地位,把遍布在不同产地或供应商的产品汇集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通过拣选、加工、配装等多个流程发送至不同客户手中。另外,配送中心也可将多种产品进行合理的分装和组合,形成适当的货载批量,实现规模经济。

(4)流通加工功能:是指配送中心为满足客户要求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将汇集来的货物进行初级加工,成为具有一定规格和形状的产品,然后再进行包装、分类、贴标签等操作。加工操作既有利于分类配装,又方便了客户,因此成为赢得客户信赖、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经。

(5)配装功能:由于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许多客户在要求配送产品时往往表现出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这就会出现不同批量和规格的产品如何进行分装和配送的问题。特别是当个别客户所要求的配送数量无法满足合理载货量时,就必须对多个客户的配送量进行拆分或组合送货,以此来降低配送成本。

(6)信息处理功能:配送中心作为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中间桥梁,因此可以进行双向信息的传递,既可以通过信息传递更好地服务客户,也可以将库存信息、销售情况等信息反馈给供应商,据此制定生产计划和做出最优决策[1]

配送中心的分类

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把配送中心划分为多种类别。

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1)以制造商为主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一般配备现代化、自动化的车间和生产线,从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到最终产成品的贴标和包装全部由制造商进行把控,减少了流通环节。但对于客户来说,该配送中心的产品太过于单调,难以满足销售需要。例如,海尔集团物流中心的采购件和制成品两个自动化仓库。

(2)以批发商为主的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对来自不同供应商或制造商的产品进行汇集、分类和再销售。这种方式虽然多了一道批发环节,但可以对产品进行搭配或重新组合,非常适合那些无法独自拓展销售渠道的厂商或自身不善于整合多种商品的零售店。

(3)以零售商为主的配送中心:是指零售商通过向上游拓展合作并建立的配送中心。当零售商逐渐发展壮大时通常会建立属于自己的配送中心,为其门店或粮油零售店、百货商场等进行配送服务,最具有代表性是大型连锁零售店或集团联合性企业所属的配送中心。例如,北京食品配送中心,它每日根据各大饭店的菜单进行配送。

按组织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自营型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通常是企业自身为满足对其线下网点或门店以及企业内部的各个工厂、部门、车间的产品流通与配送,而独立建造并自行组织经营管理的配送中心。优点是企业可以控制物流的各个环节,合理规划作业流程,一般适用于大型连锁企业或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例如,美国沃尔玛公司所属的配送中心。

(2)代理型配送中心: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企业自身不进行商品购销,而是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形成代理或买断关系,同时凭借自身完善的物流系统,为下游客户提供货物保管及配送等服务。特点是物流与商流分离,服务范围广,物流成本低,比较适合内部经营管理较为混乱的中小型企业。

(3)共同配送型的配送中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多家具有相似需求的企业共同参与或组建,并通过同一个具有完善运输系统的配送中心独立地进行配送服务,以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货物的集约化以及整个物流系统的配送合理化,以此提高运输效率,达到资源共享[1]

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

配送中心是一种处于物流末端的结点设施,通过存储保管、分拣加工、组织配货、送货等作业流程,最后高效地完成资源终端配置。

(1)存储保管:配送中心由仓库演变而来,需要发送的货物一般先运至配送中心仓库集中存放后再按需出货,面对诸多客户,配送中心一般均会配备一定体量的货物存储区,并建立相应的仓储管理体系,履行对在库货物的保管和保养职责。

(2)装卸搬运:装卸搬运作业出现在配送中心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配备起重机、叉车、连续输送机械等装卸搬运设备,确保配送中心货物周转率,才能保持配送中心整个业务流程的服务效率。

(3)流通加工: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对货物进行贴标、大包装拆箱换包装、产品组合包装等一定程度上的简单加工服务,不仅有利于运输,在方便客户的同时还增加了收益,是提升配送中心物流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

(4)拣选组配:不同的客户对商品的数量、规格、型号、地点的要求各不相同,配送中心需根据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将商品拣选归类处理,按照配送计划分装和配装货物,拣选组配的效率是配送中心物流服务效率的集中体现。

(5)运输配送:配送中心要有一定数量的运输工具,通过组织网络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装配好的货物快速、完整地送达目的地。

(6)物流信息处理:在现代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对配送中心各个业务环节中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传递,为配送中心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为上下游客户提供货物流通过程中的相关细节,提高客户满度的[2]

国外配送中心概况

(1)美国

为了满足货物流通的需要,美国的配送中心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便开始萌芽,因而其配送中心具备:1)萌芽早、发展速度迅速、活动范围广;2)经营范围大、现代化水平高以及管理方法先进的特点。在六十年代,美国的配送中心已具备一定规模,且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工业协会利用信息技术对配送中心进行改革,并将配送中心按照其主要功能划分为批发型、零售型以及仓储型三类。到了七、八十年代,美国配送中心配备了自动传输装置、计算机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其功能也逐步完善,使得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随后至今,美国的配送中心引入了更多信息化手段,以不断适应物流全球化、信息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2)日本

“东方物流”的概念最早来自日本。1955年日本学者引进“PhysicalDistribution”后,由东京大学平原直教授将其称作“物流”。随着日本经济、技术的高度增长,日本配送中心从大规模的建设逐渐转向配送设施共享化、配送共同化发展。日本配送中心的运作类型主要有三种:一、大型企业自行投入建设,服务于下属零售站点,但也接收非所属站点的配送业务;二、批发商牵头投资建设,零售商加盟并达成业务合作;三、物流企业与连锁店铺或零售商形成合同委托,为其提供配送服务。此外,日本配送中心的发展特点主要为:1)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日本政府特别重视配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2)货物配送的社会化程度较高;3)注重提高作业效率以及配送精度;4)鼓励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其第三方物流比重高达80%左右。

(3)加拿大

加拿大以其先进的物流配送设施著名,其配送中心较早可以实现进出货、仓储、配送等全流程计算机控制,并与零售商的POS系统互联,实时把握店铺货物销售动态并进行自主配送。此外,应用条形码技术、自动分拣系统以及自动打包机等设施大幅度提高了加拿大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和配送精度[3]

配送中心运作管理

配送中心运作管理是物流业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构件。配送中心运作管理是指在配送中心的作业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和订单规律,运用运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物流生产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经营绩效。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健全规范的流程,包括入库、储存、分拣、出库等流程的管理;对作业实现诸要素的管理,即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能力、信息等要素的管理;对物流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规划、计划、质量、技术等职能的管理”。

客户要求配送中心响应速度越来越快,作业准备时间越来越短。配送中心作业的标准化、单元化、信息化、自动化、可视化,为大规模地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和绩效提供了可能。运营好一个配送中心需要健全规范,同时配送中心必须随时关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应用科技为物流配送提供更大的支撑

配送中心选址

(一)配送中心选址的概念

配送中心选址是指在预先设定的选址方案内,根据选址条件约束选出最佳配送节点。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因素、交通运输因素、法律法规因素等等。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地形条件。经营环境因素包括物流服务费用、配送商品特性和能够达到的服务水平指标。交通环境运输包括是否接近城市运输主干道,是否接近需求市场等。法律法规因素是指选址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如物流基础设施,员工工作环境等。配送中心的位置和运输成本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合理布局配送中心,减少配送运输成本。配送中心类型较多,从运营主体来看,配送中心可以分为制造商型配送中心、零售连锁企业型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型配送中心和共同型配送中心。从物流功能来看,配送中心可以分为仓储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和销售型配送中心。从配送区域范围来看,配送中心可以分为城市问配送中心和区域间配送中心,各种配送中心实现的功能也有所差异

配送中心

(二)配送中心选址原则

配送中心是连接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纽带,也是仓库点和需求点的中转站,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配送体系优化和物资流通合理化分配。科学合理的进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经济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

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选址流程

配送中心选址过程通常要经过层层筛选,是一个范围由大到小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整理资料。选址所需收集的资料与选址方法密切相关。例如使用成本法,则需要收集业务量数据(运输量、货物数量、保管数量等)和相关费用数据(运输费、配送费、人工费等)。因此,收集什么样的数据需要先确定一个选址方法。

(2)筛选备选地址。最终选址将产生于备选地址,因此备选地址是否合理将影响到最终选址结果。根据资料收集分析,确定几个配送中心位置。

(3)备选地址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指通过数学模型确定最优选址,主要包括单一配送中心模型和多配送中心模型,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模型,确定最优选址。

(4)优化结果复查。对定量模型优化结果进行复查分析,确保其满足环境、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条件约束,确保最佳选址方案的可行性。

(5)确定最终方案。最优方案如果通过复查,则可作为最终选址方案。若没有通过,则重复第二步至第四步,直到选出最终优化结果[4]

参考资料:

[1]李晶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李昱.物联网下M公司配送中心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3]施忆忆.X公司配送中心业务流程与布局规划研究

[4]许媛媛.城市智慧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与路径优化研究

本文由@Y-L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贝莱德(BlackRock)
下一篇:物流外包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