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

目录

数字金融是什么

2020年4月世界银行发布《数字金融服务报告》,该报告将数字金融定义为传统金融部门和金融科技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模式。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渗透,是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新形势、新技术、新模式。

数字金融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扩大覆盖范围,为原本受到金融排斥、难以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如城镇低收入者、农民、现金流较小的小微企业等,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数字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区别

互联网金融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行业,它是一个依托互联网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虚拟性金融市场,是把金融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新兴技术,如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统计分析等,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的金融新方法。虽然与IT技术紧密相关,但互联网金融绝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加和起来,而是注重扩大客户的范围和服务,以客户为导向,提高金融市场的参与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和全面的服务。

数字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定义看似相近,但这两者的核心并不完全相同。互联网金融核心在于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相应的金融服务开放给客户;而数字金融核心在于充分利用数据,利用数字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核,将传统基于人工的金融服务更依赖于数据搜集和分析审核[1]

数字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联系

数字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能够在低成本低风险的基础上处理海量数据,进一步地为企业提供层次更为丰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改善了传统金融中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产生的高风险溢价和高运营成本问题,大力拓展了金融的服务范围和触达能力,进一步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数字金融的概念与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定义的“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基本相似。

数字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其实是基本相似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互联网金融看作是数字金融的1.0版本。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一批引人注目的金融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大量技术人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驱动数字金融的全面到来。目前,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互联网金融也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即数字金融阶段。

因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当数字技术仅停留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上时,互联网金融就是作为数字金融的原始形态而存在的。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金融有了更完备的形态,即成为了数字金融。数字金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促进实现普惠金融,目的是要利用数字技术,使得金融系统更具包容性,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当前,需要更加强调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融合。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驱动传统金融体系重塑。数字金融通过信用的透明化和信息化,颠覆传统的信用定价模式,并逐步构建硬化企业软信息的算法和大数据仓库,同时倒逼金融部门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金融的边界约束,改善信贷资源错配,释缓创新企业融资约束[2]

数字金融发展历程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数字金融发展起步较晚。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已有多家纯技术公司尝试转战金融行业:1992年美国第一家网络证券公司E-Trade成立,1995年SFNB作为美国第一家没有物理网点的网上银行正式揭牌,1997年第一家互联网直销的线上保险公司成立,1998年第一个在线支付工具Paypal诞生。与之对应地,我国第一家网上银行“微众银行”于2014年才成立,第一家互联网保险“众安在线”于2013年成立。我国较欧美国家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发展晚了近15年。起步稍晚,但发展很快,总的来说,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经历了1.0、2.0时代,正处于数字金融3.0时代。

(1)数字金融1.0:19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其间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电子化和信息化逐步替代原有的金融工作方式,使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效率得以提高,进而显著降低了业务运营成本。1993年,为了探索中国金融机构的电子化发展道路,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现有金融体系电子化建设的目标,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

(2)数字金融2.0: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高用户黏性和边际获客成本低等独特营销特性,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展开线上业务,极大程度上改革了金融服务的服务场景和运营模式,在该阶段,线上线下并行运营成为主流。由于中国互联网的起步较晚,2013年余额宝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数字金融2.0时代迎来了鼎盛时期,银行、券商及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实现了互联网模式的革新,推动了网上银行、网络借贷、移动支付等多种业态的出现。

(3)数字金融3.0: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步向各金融服务领域和环节渗透,包括资产管理、线上理财、大数据征信等,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金融服务逻辑。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旧的监管模式以应对数字金融新业态成为监管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这一阶段,中国后来居上,凭借人口红利、发达的新基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普及等优势,在数字金融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着绝对领先[3]

数字金融底层技术

数字化技术与金融的深入融合颠覆了以往的金融业务模式,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实现了以往各割裂金融市场的整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为金融生态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新的业态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价值。至于数字技术如何革新金融商业运营方式,还得从从科技创新说起。数字化技术与金融

(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将人的智能延伸到计算机系统,具体包括对图像和语言进行识别、进行自然语言的处理以及机器学习等。在金融领域中,例如在信贷审批,投资顾问的过程中,都需要人工参与,导致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时客户对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需要,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与金融的结合。

(2)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a),是指通过全渠道的数据采集及全场景多维度数据分析,能够驱动全场景的业务分析与决策的一类生产资料。

(3)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指借助云端服务器对数据进行高效运算和分析,降低了本地对于硬件设备的性能要求。按照服务交付方式的不同,云计算可以划分为IaaS(将IT基础设施直接作为服务进行交付),PaaS(将数据库等平台直接作为服务进行交付),SaaS(将应用解决方案作为服务交付)。

(4)区块链:区块链(Blockchain)具有去中心化、无可篡改、匿名等技术特性,完美符合金融领域对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交易可靠性的高要求。

数字金融模式

数字金融主要分为电商平台模式、网贷平台模式、网络众筹模式、传统金融数字化四种模式。其中电商平台模式是现阶段发展规模最大、业务形式最广泛、科技实力最强的模块,而传统金融数字化是潜力最大的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1)电商平台模式。电商平台模式是基于电商平台交易信息、线下支付数据、社交图谱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支付结算、大数据征信、信用评价、融资支持、智能理财等金.融服务,在几乎涵盖所有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通过对客户精准的分析、定位,推出更多定制化创新型产品。其中资金存储与支付是电商平台模式的运行基础,主要涉及货币型基金和第三方支付两块业务,腾讯和阿里成功实现支付功能由线上到线下实体商户的拓展,获得庞大资金流量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信息获取范围。大数据征信及信用评价体系则是电商平台开展金融业务的核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有效转化,将平台资金与企业融资需求相连。

(2)网贷平台模式。网贷平台模式是一种点对点的小额直接网络融资行为,资金需求方借向网贷平台公布自身的各项融资信息,包括融资规模、期限、利息等方面。资金拥有者通过企业公布的融资信息,以及网贷平台提供的企业基本经营信息,信用评级等内容自行选择投资对象,平台对每笔融资交易收取一定手续费用。这种业务形式是近年来数字金融业务结构中增长最为迅速部分,可以有效配置社会闲置资金,但同时也是主要的风险来源。

(3)网络众筹模式。网络众筹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展示自身产品或设计创意,向公众募集生产运营所需资金,投资人获取相应利润分成,类似于“团购+预购”方式,将创意产品与广大支持者直接相连,具有规模大、小额、便捷高效、重创意的特点。根据回报类型可分为捐赠型、奖励回馈型、股权型、债券型四种形式。捐赠型众筹是以捐赠的形式募集资金,用于灾后重建、疾病治疗、教育筹资等公益事项,支持者不寻求任何回报,发起人也不必偿还。奖励回馈型众筹是指发起人向支持者预先筹集资金,并以提供产品或其他优惠形式进行偿付,也叫预售型众筹。这种方式可以在获得资金的同时确定基本市场需求,通常应用于对游戏、影视、音乐、艺术品的创意产品。股权型和债券型众筹属于小规模的股权、债务融资,通过向投资者发放股权或支付利息的方式进行筹资。

(4)传统金融数字化。传统金融数字化是指商业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企业通过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存储、客户洞察、金融场景、产品运营、智能风控等全过程数字化,拓宽信息获取规模并提高转化效率。将制式化程度高的线下服务转移至线上,丰富移动端产品形式,缩减营业网点和柜台服务。提高数据的转化率和使用效率,线上覆盖全面金融服务,根据交易行为实现对客户资金规模、流动性要求、风险偏好、收益预期的精准定位,提供更加多元化、定制化产品。转变风控管理方式,构筑实时监控,自动预警的智能风控体系[4]

数字金融的意义及影响

(1)对创业行为的影响

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创业创新行为。首先,数字金融本质依然是金融,它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种基础服务设施,技术上的革新也是其他领域的创新的基础,为创新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从而促进了创业。如:数字金融的技术催生了共享经济、网络经济等商业模式,目前,各个领域的创业都离不开第三方支付,数字金融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为创新创业提供了空间。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本质无法脱离金融属性,依然遵循金融市场的规律、受到市场政策的监管,在中国,受益于国内庞大的通信建设和快速的互联网发展,数字金融几乎辐射了整个中国,打破传统人与人面对面服务的地理限制,具备低信息搜寻、交易和人工成本等优势,因此数字金融具备更强的普惠金融特性。

(3)对企业的影响

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政府效率而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具体表现在政府利用大数据评估技术,能够更加高效地识别具有潜力、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从而更精确地制定财政和税收政策。

总的来说,数字金融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扩大覆盖范围,为原本受到金融排斥、难以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如城镇低收入者、农民、现金流较小的小微企业等,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数字金融代表性公司

目前国内数字金融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五个大类:数字支付、线上融资、数字化理财、新型数字化保险和数字化征信,数字支付中,2012年,微信支付、支付宝开创移动支付方式,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等迅速发展。线上融资中,2007年,拍拍贷成立,国内首家网络贷款平台。数字化理财中,2013年余额宝问世,开创互联网理财模式。数字化保险中,2016年国内首家相互人寿保险组织一信用人寿相互保险社成立。数字征信中,2015年,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数字征信时代到来。

参考资料:

[1] 李诺. 数字金融发展的风险及对策研究[D].河北金融学院,2021.

[2] 张添. 数字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21.

[3] 金卓梁. 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21.

[4] 王馨桐. 数字金融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相关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金融平台客户的现状与监管研究(66页).pdf

【研报】非银行业蚂蚁集团系列报告(六):数字金融日臻成熟数字生活提升用户黏性-20200818(47页).pdf

中国信通院:数字金融App安全观测报告(2020年)(35页).pdf

毕马威:加速数字金融(18页).pdf

中国信通院:2019移动数字金融与电子商务反欺诈白皮书(98页).pdf

零壹智库:中国银行业数字金融生态平台最新实践报告(2020)(51页).pdf

金融行业数字金融系列报告(一):DCEP数字人民币引领未来支付新趋势-210915(118页).pdf

零壹智库:中国数字金融反欺诈全景报告(2019)(32页).pdf

J.P. 摩根:2021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报告:区块链、比特币和数字金融(英文版)(85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