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目录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念

新能源汽车产业即涉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等一系列产业链的行业。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包含了除传统燃油发动机之外的其它能源汽车,是公认的能解决能源短缺和空气污染的动力装置。在当今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下,现在世界各国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一、上游电池、电机等原材料的生产;二、中游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研发、生产、组装;三、下游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及充电桩的运营。其中中游电池的研发、生产比较复杂,新能源汽车电池通常由正负极、电解液及隔膜组成,可用于生产电池的正极材料有三元锂、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等,用于生产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构成电解液的主要成分是六氟磷酸钾。以聚丙烯、聚乙烯为主的聚烯烃材料构成了隔膜。电机、电控系统主要由永磁材料、硅钢片及控制类硬件、线速构成。由此可见,铁矿、锂矿、钴矿、锰矿及稀土等矿产资源直接关乎上游电池、电机等原材料的生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链中,下游对于中上游的影响显著,带动作用明显。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连年增长的带动下,中游电池、电机、电控产业也处于规模扩大阶段。这又带来了上游原材料的需求增长。所以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游原材料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模块,其地位相当于发动机、变速箱于传统燃油车。在这三大动力核心模块中,电池的成本占比最高,占据了整车生产成本的42%。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十余年的时间取得了重大突破。

(1)新能源汽车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量和销量达到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达到124.2万辆和120.6万辆。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在逐渐增加,2019年个人消费者使用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75%。

(2)技术研发水平取得巨大进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车技术、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各方面的技术研发均取得巨大进步。目前我国很多品牌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均达到400公里左右。

(3)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力增强。专业制造纯电动车的企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标杆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汽车正向研发流程,对于整车设计、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各方面的技术研发投入,明显高于大部分国外汽车企业。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充电网络及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和服务体系在逐渐完善中,2019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已建成量为52万,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提出为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和服务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支持[1]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

电动汽车(EV)的生产成本高于内燃机汽车(ICEV)的生产成本,这主要是由于电池的成本所致。当以每单位能源消耗的公里数来衡量时,电动汽车的燃料成本比内燃机汽车更为经济。但是考虑到续航、更换电池、保险费用和年度维护费用等因素,与基础设差,缺少充电桩等基本问题,电动汽车往往不能被广泛采用。为了让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有兴趣,一些国家为电动汽车提供一些激励支持政策。比如:

(1)补贴:中国政府把这些补贴直接支付给汽车制造商以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希望消费者通过以低价购买电动汽车增加电动汽车。同时也通过购买补贴、扣减电费等方式来鼓励“电动化车辆”。此方法也被国际上很多国家采取。

(2)扣税、减税:在韩国,电动车车主可以享受减免税收、保险费、高速公路通行费、停车费等。而在德国,自2016年起,电动汽车车主在十年内免车船使用税。在中国,根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税收项目,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对消费者(私家车)的税收政策,二是对企业(公共汽车、快递等)的税收政策。

(3)技术支持:2010年,德国宣布将不为电动汽车的销售提供直接补贴。相反,政府将资助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以降低成本。

(4)基础设施: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缺少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这一难题,比如美国政府曾经承诺为技术开发提供资金,生产新的电动汽车,并为电动汽车安装更多的充电站基础设施。2016年7月,韩国宣布通过提高电池容量和存储容量计划,建立充电站来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

(5)其他奖励措施:中国采取了很多方法限制内燃机汽车,例如车辆限号,然而为了鼓励人民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免限号政策。美国也采取了免费停车和进入高密度车道的方法[2]

具体政策举例

(1)修订“双积分”政策

2020年9月,工信部发布新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本次修改重点内容包括:重新制定新能源乘用车积分计算公式,大幅度降低新能源汽车积分计算标准;考虑到疫情因素,放宽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通过各类优惠措施对达到平均燃料消耗标准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给与奖励,促进产业平稳过渡。新修订的“双积分”政策首次将使用醇醚燃料的节能型传统燃油车纳入到补贴体系中,积极发挥其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传统能源乘用车制造企业在达到燃料消耗标准的前提下允许其新能源汽车积分结转。一方面,双积分政策的修改有利于完善现有的积分管理制度,加快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汽车制造企业加强能源汽车的研发。另一方面,政策修改也充分考虑到新冠疫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销售等环节产生的重大影响,使产业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这更加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

(2)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策

202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根据新能源汽车实际发展情况修订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我国政府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态势,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期限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延长。政府充分考虑到补贴力度弱化后可能会给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因而采取缓慢降低补贴下降的实施速度。以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为例,消费者获得的补贴金额不仅与纯电动新能源车的能耗标准以及最大续航里程密切相关,更与纯电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模块容量有直接联系。

首先,新修订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政策相比以往更加注重扩大个人消费群体的消费量。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用于公共用途所获得的补贴金额要远远小于私人消费者获得的补贴。

其次,新政策更加严格规定新能源车售价,超过价格上限的将不能够获得补贴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提升。

除此之外,新政策在新能源车能用车能耗、续航里程等关键技术指标做出详细规定,一定程度上促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加大快研发相关节能技术、高密度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财政补贴实行阶梯计算方案,耗电量超过一定标准后进一步降低财政补贴金额。新能源整车的整备质量(m)与百公里耗电量(Y)(工况法)符合以下条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

根据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对比表,2020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相较2019年有所下调,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与能耗指标成为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重要依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补贴占领国内市场的竞争策略预计会受到角度影响。虽然我国政府通过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等相关政策以此来缓解其推出对本产业产生的消极影响,但财政补贴退市终将成为现实。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一定要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积累与研发,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同时也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以便在政府补贴确实的情况下更快占领市场[3]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性补贴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始于2009年,关于政策性补贴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区分为4个阶段。

(1)2009年至2012年为启动阶段。政府对企业补助方式为一次性定额补助,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上海、杭州等13个地区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随后在2010年又将试点城市个数上涨到20个,并且在其中选取五个城市将补贴领域进行延伸,具体为在持续三年时间内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车辆会得到相应补贴。启动阶段政策性补贴从公共领域扩展到了私人领域,但是缺陷却依然存在,例如补贴的层面窄、范围小、区域少等。

(2)2013到2015年为扩大阶段。启动阶段的局限性在本阶段有所改善,例如政府补贴层面逐渐由窄变宽,补贴范围由小变大。与此同时,相关补助措施得以具体化,享受补助的标准更加明确。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行政策性补贴的试点城市也扩大到了88个,大量企业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使其产销量得到大幅增长。但是在本阶段同样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部分企业会采取欺骗手段以获取政策性补贴。

(3)2016年到2018年为退坡阶段。本阶段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各项补助措施都进行了优化,例如针对政策性补贴所涉及车型提出了更高要求,补贴上限与原本相比也下降了百分之二十。按照车型调整相应政策性补贴规则。另外,实施政策性补贴试点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政策性补贴额度逐渐退坡。由于上阶段采取欺骗手段获取补助的现象出现让企业受到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

(4)2019到2020年为后补贴阶段。本阶段企业技术日益健全,宣传工作也基本得到落实,对符合条件企业补助的强度将会呈现逐渐萎缩状态[4]

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整车销售、整车租赁、融资租赁和生态化商业模式四个阶段。

(1)整车销售模式

主要指传统意义上以汽车交割为主要业务的汽车售卖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的价值传递过程较短,价值传递方式较为单一和刻板,汽车企业主要通过汽车经销商和消费者建立联系,企业多侧重于通过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和4S经销商扩张来提升企业的盈利,汽车的交割多象征着整个商业模式的结束。代表企业比亚迪、江淮在国内多采用这种较为传统的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产业

(2)整车租赁模式

主要指的是以出售新能源汽车使用权的销售模式。由于电池成本占整车制造成本的30%左右,过高的电池成本造成新能源汽车价格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给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采纳带来了阻力。因此,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通过出售汽车使用权的方式,压低整车成本,从而扩大汽车使用规模。这种出售使用权的整车租赁模式主要包括低成本的分时租赁模式和以宝马之诺为代表的高端车型租赁模式,这种商业模式部分解决了整车销售模式中成本过高的问题,为汽车厂商扩大盈利规模提供了可能。

新能源汽车产业

(3)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模式主要指的是一种依托现金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此基础之上金融企业引入出租服务中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性,向汽车生产商购入新能源汽车,并将其租赁给消费者,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消费者的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从需求端减轻了消费者的购车压力,使消费者能够提前几年购买新能源汽车,促进了汽车的销售和资金的流通。这种商业模式也经常应用于新能源公交领域。

新能源汽车产业

(4)生态商业模式

生态商业模式指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不同领域产业间通过跨界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整合型商业模式。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L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将驾驶员从驾驶工作中完全解脱出来,这使得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定位逐渐从简单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多用途空间,而企业的价值中心也将从整车集成制造商转变为系统化的出行服务方案商。在产品定位和价值重心转变之后,传统汽车企业的商业模式也相应的得到了升级和换代。目前,包括奔驰、宝马、通用、北汽、上汽、长安、蔚来等各大汽车企业均已公开表明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从以产品销售为核心转变为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体验来设计和改善服务内容,形成动态的、可持续的新的业务闭环[5]

新能源汽车产业

参考资料:

[1]苑萌萌.新能源汽车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齐鲁工业大学,2020.

[2]阮氏琼.越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21.

[3]臧康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1.

[4]石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性补贴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21.

[5]李震.新能源汽车生态型商业模式及其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1.

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报告:

【研报】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抱成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系列报告全球电动化趋势持续推进拓宽产业链成长空间-20200921(24页).pdf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中国风机大型化趋势研究报告(43页).pdf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40页).pdf

【研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1年度投资策略-20201203(65页).pdf

【研报】电气设备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梳理:全球化浪潮下的锂电产业链-20200207[33页].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与行业共同成长(31页).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纤维状导电剂性能优异碳纳米管有望引领行业发展-220331(23页).pdf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新能源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产业链景气高涨-220119(47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规模经济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