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目录

美丽乡村是什么

美丽乡村就是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通过主攻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全面建设基层组织领导有力、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村容整洁有序、生态环境良好、农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中提出了“美丽乡村”的概念,“美丽乡村”不仅仅体现为外在美,更注重发展的美。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率先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随后由农业部向全国推广展开。在2013年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成为农村发展的新方向,并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更全面的部署。为进一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国家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明确美丽乡村的国家标准,将“美丽乡村”界定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相互协调发展,做到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符合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有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的重点是生态和文化建设,秉承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注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文明传承。美丽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是农村经济、农村生态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文化传承等一系列问题。“产业兴旺”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生态宜居”在环境整洁的前提下,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打造绿色生态格局;

“治理有效”在基层基本实现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生活富裕”在完成全面小康和精准脱贫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村民增收,生活富足。

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体形象化表达,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1]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第一,村容村貌的“美丽”。通过改善村居环境,优化村落风貌,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使其成为自然景观优美、村落布局合理、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第二,村民物质生活“美丽”。通过发掘农村特色资源,合理规划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使农村农民收入稳定,实现富裕;

第三,乡村文化“美丽”。一方面通过传承与保护地域性文化民俗,开发特征鲜明的乡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先进文化,打造现代文明乡风。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结合自然、经济、政治与社会层面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强化农村的经济发展、政治认知、风俗文化、社会文明等,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生产质量得到提升,使其幸福感更强。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明确了规范内容,分别为: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其他方面。

(1)村庄规划:明确提出了村庄环境治理、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环境方面治理的要求。

(2)村庄建设:规定了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要求,例如:村庄道路通达、供水供电全覆盖、通信网络普及等。

(3)生态环境:提出了对村庄水、土和气的具体要求;对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提出意见;对农业、工业、生活进行防治;对村庄环境的绿化、现有旱厕的整改以及村庄容貌的维护进行指导。

(4)经济发展:规定了关于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求。

(5)公共服务:规定了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养老福利、便民服务等多个层面的新要求。

(6)其他方面:对乡风文明的建设、基层组织的建设、公众参与以及保障与监督等内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中公共服务设施涵盖以下几方面:

①医疗卫生:卫生系统要健全,按标准建立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应该≥60㎡;人口较少的村与其他村一起设立,节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要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为儿童、老人以及孕妇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

②基础教育:村庄如果需要建设教育设施,要参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与卫生标准。将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学放在首位,受九年义务教育人群要达到100%。通过广播、收音机、电视和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使村民知法守法不犯法。

③文化体育:在村内投入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增加图书数量,要兼备阅读、娱乐、广播等多方面功能,同时应配备乒乓台桌和篮球场等体育设施。针对少数地区村民应该为其提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书籍,方面阅读,或通过音像、电视等方式普及文化知识。方面阅读。在村内可以开展与当地文化特色相关的活动,安排文艺汇演、电影放映,组织村民参加文化活动,提高民众积极性。在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掘古村落,对其进行修复与保护。收集民间的传统曲艺、传统技术等非物质文化,建立传统文化管理机制,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独有的一套保护体系。

④便民服务:配置有多种服务功能集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给村民们提供便利。同时还应该将每项服务具体化,标准化。为村民提供办事指南,提高办事效率。村庄还应设置客运站点,集合村民出行需求,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便利。此外,村内还应该根据情况配备商贸服务网点,对条件较好的乡村推行电子商务,以此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⑤公用设施:对农村厕所进行改造,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不低于80%,取消旱厕和露天的茅厕,规范化管理。村内达到600户就应该设置一处公共厕所,并且要定期消毒,专人专门管理,保持整洁[2]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我国在201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固,并在次年明确指出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包含的各种模式,旨在发挥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推动各个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其中,具体包括下述模式:

(1)产业发展型,这一模式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特征是具备极为显著的产业特色以及产业优势,龙头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社发展较为迅速,具备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基本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正大力推动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农业产业链逐渐对外延伸,具有非常显著的产业带动作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2)生态保护型,这种模式大部分集中在一些污染少且环境优美的区域,主要特征是具备显著的生态优势,尤其是在森林资源或者水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在地区田园景致优美,可以将生态优势逐渐转变成经济优势,这些区域极为适合建立生态旅游项目。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3)城郊集约型,这种模式一般出现在一二线城市的郊区,主要特征是各项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并且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具备较高的产业化与集约化发展程度,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普遍偏高,对城市来说,城郊发挥出“菜篮子”的重要作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4)社会综治型,这种模式基本存在于规模大、人口多、集中分布的一些村镇之中,具体特征是经济发展较快,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各项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5)文化传承型,这种模式一般具备独特的人文景观,主要指一些古建筑、古村落或者是传统文化区域,主要特征是具备充沛的文化资源,具备大量优良的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文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6)渔业开发型,这种模式大部分集中在水网地区或者沿海地区,主要特征是渔业是核心产业,凭借促进渔业发展的方式提高就业率,进而提高渔民收入水平,在农业产业之中,始终以渔业为核心。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7)草原牧场型,这种模式基本集中在牧区或者半牧区,和我国国土面积进行比较,占比高达40%。基本特征是在经济发展中,畜牧业是核心产业,同时也是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内蒙古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宝力格嘎查。

(8)环境整治型,这种模式集中在一些存在显著脏乱差问题的区域,主要特征包括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前农村地区民众最终是的就是环境整治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9)休闲旅游型,这种模式基本都是一些具备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主要特征是在旅游资源方面占据显著优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和城区相距不远,具备各类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各类配套设施,适合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婺源县江湾镇。

(10)高效农业型,这种模式大部分是农业主产区,主要特征是以农业为核心产业,各项农业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不论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还是农产品商品化率都相对较高,耕地占地面积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3]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

(1)雅居乐腾冲原乡艺术中心

项目位于云南腾冲两江口地区,龙川江西侧的坡地上。遥望东岸,是高黎贡山雪白延绵的山脉,山下是金黄的稻田与农居。每当清晨,江面总是泛起轻盈的白雾,如诗如画。这种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是建筑师的重要线索和灵感来源。

建筑师追求隐于山、融于景、行于画的意境,把建筑融入景色与地形之中。设计利用场地的高差,将主要的展厅及办公功能隐藏于地下,首层仅放置少量与门楼入口相关的功能,营造逐渐消隐的意境,在景框中使得建筑与景色相融。

(2)荥窑砂器博物馆

薪火传承2000年的荥经黑砂,让这火与土的涅槃艺术及智慧得以在荥经传承至今。荥经县丝路砂都综合体项目,是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紧扣雅安市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举措,围绕荥经黑砂非遗文化核心资源,构建的区域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品牌。

砂器博物馆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了荥经地域文化优势和山水生态本底优势,以一种从整个古建筑区域脱颖而出的思路出发,建筑采用大量的实墙作为外立面的设计,突出砂器的整体厚重感,让砂器主体成为唯一的文化对话重点,将建筑用一种适应地形的方式“生长”出来。

参考资料

[1]何苑,邓菊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与模式选择——基于甘肃的经验[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9(12):3、21.

[2]姜钰岑.美丽乡村视角下四川山地传统村落公服配套差异性研究

[3]崔玲.乡村振兴战略下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本文由@Y-L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