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目录

乡村振兴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概念,肯定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价值与重要地位,认识到其属于国计民生的根本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只有科学应对,统筹发展,才能促进三农的发展,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为乡村振兴扫平阻碍。习近平主席正是肯定乡村振兴战略在“三农”工作的核心地位,指出应当进一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1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也强调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1)“产业兴旺”,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不起来,乡村振兴就缺乏根基,无从谈起。

(2)“生态宜居”,就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3)“乡风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让农民“既过上好日子、又活得有面子”。

(4)“治理有效”,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5)“生活富裕”,就是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即彻底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在2017年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乡村振兴战略多次作出重要论述。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作出进一步重要部署。他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这一系列举措紧密衔接,完善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强化了政治和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涵盖了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1)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化的发展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2)乡村人才建设,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摆在突出地方,加强对农村人才发展的支持,加强对乡村建设者的培养,让人才回馈家乡的愿望得以实现,让回报家乡的人才专心、安心、更有信心,为乡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鼓励各类人才在乡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大施所能、书写理想抱负。

(3)乡村文化建设,深入践行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乡村人才建设,弘扬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旋律,丰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乡风文明、家风优良、民风质朴、创新文明新风尚。

(4)要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将绿色原则深刻融入现代化乡村发展中,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综合运用法治和自治,对乡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绿色、和谐、美好、美丽的乡村家园

(5)乡村组织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推动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和发展,倡导新型农民合作社等经济合作新组织,使村民在乡村活动中有法治保障、人人参与、党政指导,使乡村更加活力有序、稳定和谐。

十八大提到了“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有一定关联,重点突出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理念,与乡村振兴中的“乡村生态振兴”相呼应。同时,扶贫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在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当下,要巩固和稳定脱贫成果,这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相呼应[1]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

在实施目的方面,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让村民参与到乡村的发展中并从中得到受益,从而,使农村的发展问题和农民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使乡村的群众都能长期地、稳定地增加收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实施原则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

首先,在对农村的领导方面要把党放在首位。将三农的发展问题摆在前面,要明白农民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另外,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要做到乡村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统一,做到尊重自然规律,共同发展。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延长三十年。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工作,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我们要以习主席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向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强化党对乡村战略的指导地位,确保稳中求进。必须要做好农业与农村发展放在首位,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基础,完善政策体系,建成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的样态,全面促进现代化涉及乡村的发展。另外,要对农村的相关制度进行巩固和完善,对政策进一步健全。对乡村的经政文社生建设,要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大目标。走乡村振兴之道路,对农业进行产业升级,对农民职业重新定位,对农村美丽家园全面建设。

(2)目标任务

第一个阶段是2020年之际,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完善农业供给体系,推动乡村的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拓宽亿万农民的财富创造渠道,缩短城乡居民的各项差距。基本实现乡村的贫困户脱贫,实现贫困县摆脱贫困,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解决。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和村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逐步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生态环境得以好转,生态服务能力得以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组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相关部门确立乡村振兴的思路和举措。

第二个阶段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本性地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就业质量,进一步缓解贫困现状,迈出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乡风文明到达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达到新的阶段。乡村生态环境得到好转,基本实现乡村的美丽宜居。

第三个阶段是2050年之际,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格局。

(3)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再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以农民为主的乡村发展,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始终牢记“五位一体”,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使得乡村的现代化和乡村的发展保持一致,城市农村一体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做到节约、低碳、环保的一体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第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1)补齐短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和民生的根本问题。只有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全面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弊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艰巨的任务是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只有共同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繁荣的成果,包括广大贫困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适应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要求,为补齐短板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提供保障。目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衔接时期,我们也必须借此机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期待已久的美好愿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不仅基础薄弱,而且人口众多,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非常难以实现。可以说,农业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直接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整体形势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的全面进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它不仅可以为顺利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提供保障。

(3)它为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三农”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这不仅凸显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说明了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很明显。一方面,与城市相比,除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农业基础薄弱外,广大农村的发展差距更加明显,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也更加突出。尤其是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设施,如教育、医疗等,这些都是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几乎体验不到的的。另一方面,东部,中部和西部村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路径选择,更进一步解决了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3]

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1)以农业为基础,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新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础,要找准特色产业,确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延长产业链。针对有特色产业、旅游基础的乡村,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与工业、互联网、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建设现代新农村。

(2)注重乡村乡土性,复兴乡土文化

进行乡村建造过程中,坚持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对原始风貌和生态质地的保存、对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的保留,深入挖掘乡村故事和文化基因,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现代手段,运用好乡村乡土资源,打造有吸引力的、富足的、历史悠久的乡村,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场所

(3)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干部水平,借用外部力量

一是把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干部队伍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来抓,开展领头雁培养工程,培育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培养本地乡村人才,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推动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领头雁”的示范作用。二是挖掘乡贤在亲缘、人缘、地缘上的优势,鼓励他们以自己的道德、财富、技能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协会等新型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整合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撬动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治理,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4)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树立乡村经营理念

实现乡村振兴,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农民应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勤奋劳动,同时,全社会应给予农村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多方面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重要力量和重要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技术力量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注重做好“三结合”,一是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二是与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相结合,三是与乡村经营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全方位激活农村市场、激活生产生活要素、激活乡村振兴主体,增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4]

参考资料:

[1]郭苏莹.乡村振兴下乡村法治与自治的路径探究

[2]鲁广鹏.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保障研究——以行政法为视角

[3]李婵娟.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的模式探索——以丰城市曲江镇“115”工程为例

[4]吕云.乡村振兴发展质量评价与路径启示——以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为例

乡村振兴相关报告: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1)(330页).pdf

巨量引擎: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振兴乡村-2021年文旅行业专题报告(25页).pdf

SFC&;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白皮书(2021)(77页).pdf

中商产业研究院: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44页).pdf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中国乡村振兴旅游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49页).pdf

【研报】建筑行业:2035年目标建成70万公里立体交通网乡村振兴支撑农村基建需求-210228(45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特色农业
下一篇:移动电竞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