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数字银行

数字银行

目录

数字银行是什么

数字银行指的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前中后台技术架构迭代演化,聚焦数据联通、算法模型开发和过程性综合风险管理,打造由技术和业务双轮驱动的数字化生态系统,提升场景金融渗透性和拓展能力,实现金融组织的平台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化、产品开发的精准化、金融服务的普惠化和风险管理的智能化[1]

数字银行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钱包、网上开户、网络营销等一系列事物的总称。数字银行更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和采用所有新技术来改善客户体验。

数字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不再依赖于实体分行网络,这就意味着数字银行只需要依靠数字化技术,并在线上运行,即可完成传统银行所需要做的工作,服务趋向定制化和互动化,银行结构趋向扁平化。

国内外部分银行数字化建设的特点

(1)兴业银行(中国)2015年12月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兴业数金,支持IT系统架构再造。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投资理财、合规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创设“数易宝”平台,打造数据应用生态体系。依托银银平台,为中小金融机构“赋能”。

(2)平安银行(中国):2015年12月成立金融壹账通,以“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模式打造“金融+生态”体系。整合集团金融业务,推出口袋银行App、口袋财务App,打造移动化、数字化、在线化零售和对公业务网络。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智慧财务和智能风控管理水平。

(3)招商银行(中国):2016年2月成立招银云创,向“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目标迈进。聚焦全渠道体系建设和服务流程优化,整合零售、直销和交易银行业务以及消费金融流量,建立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4)中国建设银行(中国):2018年4月成立建信金科,实施科技驱动、注重数据开放、构建平台生态的金融科技战略。与腾讯合作技术研发和产品孵化。以开放银行理念打造应用商店、推出公有云平台。开发“小微快贷”和“龙支付”等数字普惠金融产品。

(5)中国工商银行:2019年5月成立工银科技,加快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能力建设。发布新一代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和金融云输出能力,推动G(政府、事业单位群体)端、B(企业用户商家)端、C(消费者个人用户)端业务数字化。打造普惠产品体系。

(6)花旗银行(美国):制定创新项目分类体系,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和开辟新市场。推动零售银行业务、财富管理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集成全球网络API(应用程序接口)技术,推出移动支付Citi Pay、手机Citi Mobile APP、新一代ATM Citibank Express。布局生物识别技术应用。通过风险投资和创业孵化计划,布局颠覆式金融技术和业务。

(7)富国银行(美国):提出数据转型项目,整合数据资源、打通数据传输通道、利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框架和模型。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管理,提供无缝支付服务,零售业务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

(8)巴克莱银行(英国):启动Rise加速器项目,孵化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电子货币、人工智能、区块链和API(应用程序接口)技术,探索新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场景中的实践应用。

(9)德意志银行(德国):提出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围绕营销网络、产品体系、运作流程和技术结构等方面展开数字化建设。通过战略并购和股权投资计划推进开放银行战略。设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和数字工厂,培育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发展移动金融,开发数字化产品和业务。

(10)巴黎银行(法国):创建L';Atelier BNP Paribas子公司,跟踪最新技术趋势,设立专项基金,挖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字银行领域的初创企业。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创实验室,利用科技公司数据、技术、渠道和社交网络资源,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1]

美国五大数字银行

(1)chime

chime在2013年成立,员工在1000人左右。2021年估值为250亿美元。chime近期完成了7.5亿美元的融资。chime的业务主要以虚拟卡服务为主。当前chime账户规模达到了1300万。

(2)Dave Bank

Dave Bank在2015年成立,员工在200人以内。2021年Dave Bank估值为40亿美元。主要产品为账户管理服务。截止当前,Dave Bank的账户规模达到了1000万。

(3)Current Bank

Current Bank在2015年成立,员工规模在200人以内。2021年估值达到了22亿美元。业务主要以虚拟卡服务为主。当前Current Bank的账户规模达到了400万。模式和Chime基本相同,没有月费或交易费、无透支罚息,提前两天收到工资。

(4)Aspiration Bank

Aspiration Bank在2013年成立,员工规模在200人以内。2021年估值达到了23亿美元。主要业务为虚拟卡及汽车金融服务。账户规模达到了300万。

(5)Varo

Varo在2017年成立,员工规模在1000人以内。2021年Varo完成了6.3亿美元的融资,主要业务以虚拟卡服务为主,目前账户规模达到了270万。业务范围和传统零售银行基本相同:可以办理借记卡,包括checking账户和saving账户,持有OCC数字银行牌照[2]

数字银行发展历程

数字银行的发展阶段根据银行发展,数字银行分为银行自动化、银行电子化和银行数字化

第一个阶段:银行自动化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花旗银行就开始使用ATM解决用户一部分日常事务。它利用磁性代码卡或智能卡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助服务,一定程度代替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第二个阶段:银行电子化

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电子设备的兴起,传统银行开始展开线上银行业务,电子银行被广泛使用。无论是网页板的电子银行,还是基于移动手机开展的在线银行业务,从最初的在线转账、查看结算单和电子账单支付,到如今形成日渐丰富的功能,如在线购买理财,借款等。在这个阶段,数字银行参与主体主要还是以传统银行机构为主。

第三个阶段:银行数字化

此阶段参与的主体从传统银行机构,范围扩大到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银行。金融科技开始影响银行业的发展,众多银行业务开始依托大数据、人工替能、区块链、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自2009年开始,包括花旗、富国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

领域发力,先后在支付、借贷、财富管理领域追加战略投资。我国国内的大型银行也纷纷加快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科技公司而言,如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和阿里发起的网商银行,作为首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代表了科技公司以科技赋能金融业务,直接进军银行行业,成为数字银行的主要参与者。

根据载体形式划分,数字银行发展阶段可分为以下四种

(1)Banca(15世纪-1980)

1472年,西雅那银行出现,视为现代银行体系第一银行。

这个阶段银行高度依赖物理网点及人工产品及服务单一,并不存在其他服务性功能,整体运营效率低下。后期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银行业,在账户管理等基础业务具备初步电子化能力。

(2)ATM(1980-2007)

1995年出现第一家网上银行SFNB,这个阶段银行依然保持着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网点分支机构规模逐渐扩张,地理限制性下降。ATM等信息化技术开始在银行业成功应用,大幅提升了人员的工作效率。

(3)Online,Mobile(2007-2017)

2007年,智能手机兴起。互联网银行、手机银行成为业务获得的主要途径,普通物理网点数量有所减少。

(4)Banking Anywhere(2017-)

商业模式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相互融合,银行无处不在。网点的依赖性进一步下降,但智慧网点重要性提升[3]

数字银行

数字银行发展现状

纵观全球,欧美的数字银行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更偏向于渠道从线下到线上的革新,对新型科技的运用较为缺乏;中国内地(大陆)自2014以来,涌现出数家依托互联网开展业务的民营银行,通过对各类前沿金融科技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用户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亚太其他地区近几年也开始奋起直追,以政策先行,设置专门的牌照资质,积极布局数字银行[4]

继2020年新加坡发放四家数字银行牌照之后,2021年,韩国数字银行KakaoBank正式在韩国证交所上市,成为亚洲第一家上市的数字银行;日本新一代数字银行Minnano Ginko上线;印尼的5家数字银行服务预计将在2021年上线;中国台湾的两家数字银行,乐天国际商业银行、连线商业银行正式上线营业;澳大利亚亦有新的数字银行Alex Bank诞生,全球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数字银行

数字银行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数字银行的跨国布局趋势明显。当前,数字银行在竞争格局逐步呈现出“跨国布局”的趋势,典型例子包括UNE、 N26、NuBank等,从而推动数字银行走向大航海时代。究其内在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考虑:

1)蛙跳效应。即指借助技术创新等后发优势,在后发国家实现超常规发展。例如金融和科技发展领先的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布局,输出先进技术和经验,助力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蛙跳效应,从原本的金融账户渗透率和信用卡持有率较低的阶段,直接跨越到数字银行阶段。

2)规模效应。原本在本土发展较好的数字银行,通过跨国布局,可以向全世界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倡助科技技术的边际效应,形成规模经济,进一步强化自身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3)区域一体化促进了金融一体化。例如东盟、欧盟等地区正在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天然有较多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而数字银行的跨国布局将有助于跨国金融合作,抹平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异[5]

参考资料:

[1]洪卫. 数字银行发展概况及实现路径[J]. 中国国情国力,2021(2):16-19

[2]金融科技:2021全球数字银行巡礼——北美及南美篇(23页).pdf

[3]艾瑞咨询:银行4.0时代-2021年中国数字银行白皮书(46页).pdf

[4]微众银行:2019全球数字银行报告(22页).pdf

[5]金链盟:2021全球数字银行报告(205页).pdf

相关报告:

德勤:2018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数字银行全球消费者调研报告(38页).pdf

金融科技:2021全球数字银行巡礼——东南亚篇(32页).pdf

金融科技微洞察:2021全球数字银行巡礼——韩国篇(40页).pdf

wiseasy:一个崭新的世界未来数字银行报告2020[27页].pdf

Mobiquity:2022年数字银行趋势报告(英文版)(45页).pdf

金融科技微洞察:2021全球数字银行巡礼——日本篇(48页).pdf

德勤: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34页).pdf

麦肯锡:亚太新兴市场在数字银行创新和应用上领先同侪(20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社会治理
下一篇:旅游目标市场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