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

目录

绿色交通是什么

绿色交通是以交通发展水平为先导,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利用,以交通经济性和交通安全性为目标的交通系统。具体来说,交通发展水平包括交通设施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两个层面;环境友好的具体内涵为:城市道路绿化水平高,交通体系更加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包括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两个层面;交通经济性将城市交通的高效发展视为重点,强调用最少的成本及环境代价获得最高效的交通系统;交通安全性则强调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1]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内涵

“绿色交通”至今为止只有26年的研究历史,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概念。Chris.Bradshaw在1994年首次提出了“绿色交通”这一概念,他认为绿色交通就是要在交通中运用绿色工具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燃料的消耗等。我国同样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交通转型的发展研究

绿色交通

(1)永续论。

主要观点是把绿色交通称为可持续交通。主要是以清华大学教授陆化普、台湾鼎汉国际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的沈添财先生和台湾大学的张学孔教授为代表。陆化普提出绿色交通的目的是以较小的环境代价、较小的资源投入来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合理交通需求,并进一步指出广义的绿色交通包含促进人们短距离出行和推动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沈添财表明绿色交通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和降低交通拥挤程度,并基于永续运输的内涵,以“适宜技术、以人为本、公众参与”为宗旨的交通运输体系。他也是第一位将Chris Bradshaw的绿色交通观点介绍到国内的学者。张学孔认为,绿色交通是一种可持续交通,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通过改变规划理念、出行方式、交通措施、土地资源利用等行为,实现全方面的永续发展模式。

(2)协和论。

此观点是由同济大学的杨晓光教授首次提起的,他认为绿色交通即为交通与社会、环境、资源和未来等多个方面协调和谐发展的交通体系,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台湾大学的许添本认为“交通系统”可以被认为是“生活空间”,与城市的空间结构、能源、环境、社会状况、经济情况等共同和谐发展。

(3)系统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静霞提出绿色交通系统是少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多样性有益的,总结出绿色交通是通行顺畅有序、安全、经济、舒适等特点相融合的体系。赵小云指出,绿色交通体系中应多种交通方式共存,以消耗最少的社会成本为原则,结合土地使用规划来创造最大的交通效益[2]

绿色交通相关概念

(1)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环保健康的经济方式,它的概念最早在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强调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产方式集约。本质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又称资源循环型经济,它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主要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方面的内容,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

(3)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减少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概念最早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本质是以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使用,不断追求经济发展。核心是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生态经济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强调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再利用潜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

(4)绿色循环低碳

绿色循环低碳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涵盖绿色、循环、低碳的所有特点,强调交通运输过程中资源利用循环高效、能源消耗降低以及环境污染较小。

(5)低碳交通

低碳交通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交通行为方式,它的核心是追求节能减排,即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最大程度节约化石能源消耗,并减少CO2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6)生态交通

生态交通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赢局面[3]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的优势

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Chris Bradshaw)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Green Transportation Hierarchy),其论点为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最末者为单人驾驶之自用车(Single-Occupant Automabile)。依据布拉德肖的论点,如果能应用上述之绿色交通体系,则可获致下列好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方面。

(1)自然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与酸雨;减少公共空间与家里之噪音;减少农业区与敏感地区之都市化;减少街道尘土与污垢。

(2)社会方面:降低市街犯罪(更多“眼睛”在街上)﹔增进个人运动与健身;提高市区生活品质;减少交通肇事的生命损失;减少交通拥挤所损失的时间;减少穷人与资深公民(Senior Citizen,意指老人或长者)买车的需要;减少儿童在私用车内的时间。

(3)经济方面:降低能源费用;减少能源短缺的伤害;活化邻近商业活动,降低健康照料的费用;减少因肇事受伤、压力与交通拥挤所浪费的时间;降低所有交通费用。

绿色交通工具

绿色交通工具是指在行驶中对环境不发生污染,或只发生微量污染的载客工具,它的使用是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的必要条件,对改善大气质量有很大的作用。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其论点为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最末为单人驾驶的自用车。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的指导思想

(一)绿色交通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重视行人感受,摒弃了以往交通规划为主的观念,进而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了重新定义,将公共汽车系统和慢行交通系统优先于过去的机动汽车系统,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基础出行需要,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出行舒适度、高效度便捷度、

(2)生态优先原则: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把绿色发展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提高交通路网、交通设施、绿色交通装备的建设。具体表现在以运用绿色出行理念为指导,打造绿色出行环境,并运用先进的绿色无污染的交通运输工具。如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汽车等。

(3)协调一体原则:城市交通的绿色属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市交通效率,其又依赖于系统的有效整合与有机衔接,主要体现为:交通网络有效整合,多种运输方式良好衔接,城市内外交通的有机关系,以及是否与土地、能源和科技有效融合等方面。城市交通必须协调好以下关系:―是城市道路交通与土地使用质里之间的关系﹔二是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是交通供需平衡关系;四是动态﹑静态交通的关系;五是市内交通与市外交通的关系。

(4)延续性原则:城市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环境整体提升。

(5)生态本位原则:生态本位要求处理好交通主体与自然界的关系。

(二)绿色交通基本特征

(1)协和性:只有在交通系统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外部系统协作共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目标。

(2)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系统性: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作为生命系统的人类和作为支撑系统的自然—起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体现的是以“人是自然的成员”为价值导向的现代生态文明发展方式。

(三)绿色交通发展目标

(1)功能目标:主要涉及城市交通的运输质里,包括安全性、可达性﹑选择性﹑服务性等,以及满足不同交通需求的能力。

(2)环境目标:一方面要求城市交通行为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及消极的影响最小,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允许范围以内﹔另一方面要求对步行友好。

(3)资源消耗目标:要求城市交通系统对人类有用资源的耗费较少,如土地、能源﹑资金(人类的劳力)等。

绿色交通

参考资料:

[1]葛贝贝.中国超大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评价及政策启示[D].陕西:长安大学,2020.

[2]郄光春.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济南先行区为例[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21.

[3]孙晓磊.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20.

绿色交通相关报告: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境评价(79页).pdf

【研报】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背景下低碳交通赛道投资机会彰显疫情防控措施放开催化国内出行市场复苏-210314(19页).pdf

WWF:面向2035的城市低碳研究(41页).pdf

中国交通发展研究院:202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49页).pdf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113页).pdf

腾讯智慧交通:2021未来交通白皮书2.0(30页).pdf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144页).pdf

为蓝: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蓝皮书(63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