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目录

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

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货币单位对一国经济总体状况予以数量描述的统计体系,核算的主要目的是认识经济总量(包括生产、消费、积累、进出口等项总量)及其构成。构成国民经济核算基础的,是多种专业统计的调查统计结果。在这样的统计体系中,国民经济按三次产业分类,按企业、政府、住户、非盈利机构不同部口分类,依据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消费、投资等不同环节,以及资产、对外经济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计量核算,形成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五大模块。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与方法,被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英文缩写为SNA)。1993年,联合国、国原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和当时的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共同发布了《1993年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1993),其基础是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该账户体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2008)是SNA的第五个更新版本。SNA2008明确指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为中心框架和卫星账户两个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对象

SNA主要是对一个国家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社会期间内进行核算,其研究对象常住单位(residence units)一般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域范围内拥有资产和负债,可以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与其他主体完成交易活动经济单位,一般分为住户和法人单位两类。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域范围是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不包括外国在我国地理边界的“飞地”。而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办公地或其他建筑物等;②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③有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通常超过一年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范围

在SNA中,主要根据核算对象所从事的具体经济活动确定核算范围,主要包括生产和分配两个环节。其中生产范围主要是在分析各类货物和服务生产的基础上,依据各类货物和服务所涉及的相关具体经济活动是否在市场这个集中交易场所中进行,是否具有市场特征为标准来在确定。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政府提供的纯公共物品与一般产品和服务生产范围的确定标准有所不同,因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范围,如公共高速公路、国防、广播和电视节目、空气污染减少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公园等均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分配范围主要是指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新增价值通常体现为实物或货币形式,将这些新增价值通过再次分配或三次分配的方式分归社会、国家和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各个成员,常见的再次分配有退休工资、退休金、失业补贴等;三次分配主要涉及慈善事业机制等分配方式。消费的主体通常是住户部门的非法人单位,消费范围主要由生产范围决定,因此,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一定归属于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国民经济核算分类

国民经济核算将基本单位分为三类:基层单位、产业部门、机构部门。基层单位一般是为方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而设置的基本核算单位,与机构单位构成隶属关系;产业部门是基层单位根据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特征形成的具体部门类别;机构部门是相关经济机构根据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主要特征分类形成的具体机构。以国际分类标准为参考,结合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制定我国统计分类标准《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简称ISIC4.0。产业分类中,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生产、消费、分配等环节,将国民经济产业分为19个门类96个大类,并对各部门进行详细统计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计算

1993年,出于国家宏观管理和微观施策需要,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核算修改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宏观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之一。21世纪初,为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水平,国家统计局又开展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对象、核算范围、基本分类和核算办法作出详细规定。其中经理论与现实论证确定的核算办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成果。①生产法从生产角度出发,从产品和服务创造的总产出中减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和服务,计算公式表示为: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从收入角度出发,将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加总求和,计算公式表示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出发,将产品和服务生产活动中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加总求和,计算公式表示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鉴于不同产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来源差异,我国目前主要将生产法与收入法相结合进行GDP核算。

(2)投入产出表核算

研究产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需要覆盖产业链条中所有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包括常住单位、非常住单位、法人单位、住户部门非法人单位,为系统反映各主体的投入产出活动,需构建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口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通常分为三个象限。其中第一象限,反映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中间使用情况;第二象限,反映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情况;第三象限,反映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值情况。一二象限相加即一定时期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总量即总产出。一三象限相加即一定时期的产品和服务的投入总量即总投入。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在部门之间的整合与扩展,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之间、个产品部门之间、产品部门与最终使用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和相互作用。投入产出表核算包括供给表、使用表和投入产出表[1]

国民经济核算的记录方法

在记录方法上,国民经济核算以复式记账方法为基础,每一笔经济交易要根据所引起的资源流的不同性质同时记录两次,分别在获得和使用两个方面予以核算加总,且在数额上相等。

相对于工商企业会计,国民经济核算的记录方法有两个特点:

一是国民经济核算只是在复式记账意义上借鉴会计的方法,并不是直接采用会计核算的借贷记账法,是对会计记账方法的简化;

二是大部分交易都会涉及两个机构单位,把交易双方都纳入核算框架之中,涉及到两个单位各自的复式记录,因而变成了四式记录,明显不同于工商企业会计主要立足于交易一方进行记录。

四式记账即是:一项经济交易会在两个交易者所属部门分别被记录四次,对应交易的一个资源流,甲方是获得,乙方是使用,同时对应交易的另一个资源流,甲方是使用,乙方是获得。

譬如:住户以现金从企业购买消费品,对住户来说,是获得货物和和服务而放弃现金,对于企业来说则是放弃货物和服务而得到现金,由此会分别在核算中体现为:住户的消费支出、金融资产减少、企业的销售产品收入、金融资产增加[2]

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查找方法

季度GDP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15日左右在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www.stats.gov.cn)、《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发布,具体日期参考当年《国家统计局主要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季度GDP最终核实数于隔年1月份在国家统计数据发布库(//data.stats.gov.cn/)、《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发布。对于1992年1季度以来的季度GDP数据时间序列,可以通过国家统计数据发布库进行查询。

年度GDP初步核算数一般于次年1月20日左右,在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发布。年度GDP最终核实数于隔年的1月份,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以公告的形式发布;同时,年度GDP最终核实数还在隔年的《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国家统计数据发布库将同步更新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并提供历史数据[3]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框架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组成

(1)基本核算

基本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旨在系统描述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基本核算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描述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形成和使用过程,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产业增加值以及生产成果最终使用的总量和结构,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内容。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整合和扩展,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资金流量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延伸,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描述一定时期内各机构部门收入的分配和使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情况。资产负债核算描述特定时点资产负债的存量和结构情况,以及资产负债从期初到期末之间发生的变化。国际收支核算描述我国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一方面反映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对外经济收支往来,另一方面反映对外资产负债及其变动状况。

(2)扩展核算

扩展核算是对基本核算的补充与扩展,旨在对国民经济中某些特殊领域的活动进行描述。扩展核算通过扩展国民经济核算相关基本概念或对相关基本分类进行重新组合,以及改变处理方法等,对国民经济中某些领域的活动或与国民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领域进行核算,以满足特定类型分析和专门领域管理的需要。根据我国管理需要和统计基础状况,扩展核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原有基本核算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核算、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另一类是对原有核算分类进行重新组合,主要包括卫生核算、旅游核算等。扩展核算体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4]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1)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经济联系,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准确了解和把握这个系统。

(2)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科学系统反映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全面详细的数据,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对外经济往来等各方面。

(3)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在概念上的相互衔接,使经济统计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增强其应用功能。

(4)进行国际比较和参与国际活动的重要依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的SNA提供了一套国家标准,各国在统一的原则和框架下开展国民经济核算,从而使各国能够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需求状况、收入分配、财富积累等各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5]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国际上曾经同时存在过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的计划经济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一个是产生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实际上是从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历史。

2017年,国家统计局已完成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修订,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2017年7月国务院已批复,在全国范围内印发实施。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很多很多方面,基本如下图所示。

国民经济核算

参考资料:

[1]郭晓露.外卖产业经济统计核算研究

[2]沁湖数据.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

[3]国家统计局官网.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普及(上)

[4]中国信息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有哪些

[5]房山统计.何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相关报告:

2021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6页).pdf

【精选】2021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22页).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5页).pdf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0页).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46页).pdf

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跨年更新):虎变-211218(71页).pdf

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领先一步-211109(42页).pdf

毕马威:2022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20页).pdf

NIFD:2022年Q1国内宏观经济报告(22页).pdf

2022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起伏之年繁荣始点-211227(31页).pdf

HSBC:2022年Q1全球宏观经济展望(英文版)(40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在线教育
下一篇:贝壳控股有限公司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