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对外直接投资(OFDI)

对外直接投资(OFDI)

目录

对外直接投资什么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是一国投资者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将资金投入到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利益的投资行为。对于在当地所投资的企业,投资者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两大类,即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是国际投资的一种方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或地区的投资法人向另一国或地区企业进行投资以获得其经营控制权并分享长期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

我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以及外汇管理局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跨国企业所从事的以全资拥有、兼并收购以及合资设立等方式在东道国进行生产经营的经济活动,通过资金、实物或者无形资产等方式拥有该企业或者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1)按照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经营方向是否一致,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横向型、垂直型和混合型。

(2)按照投资者对外投资参与方式不同,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合资经营、独资经营和合作经营等。第一,国际独资企业,指的是一国投资者全资拥有一家东道国企业以在东道国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此时,母国的投资者单独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并承担风险、享受利润;第二,国际合资企业,是指母国投资者就某一项目,与东道国企业合作,并且在东道国建立合资企业;第三,国际合作企业,是指母国的投资者和东道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东道国建立合作企业。其特点是合作双方在签订的合作合同中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3)按照投资者是否创办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两种类型: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这两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是目前跨国公司普遍釆用的方式。

①绿地投资也称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企业所有的企业。新建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国生产能力、资本存量、产出和就业的增长,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因此多数发展中国家比较青睐于海外的绿地投资。绿地投资的缺点也较为明显,比如前期的筹建工作多,筹建周期长,投资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其投资收益的回收很慢,特别是大型项目。如国东道国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国际政治形势不稳定或者发生突变,其投资失败风险将直线上升。

绿地投资有两种形式:第一,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第二,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

②早期跨国公司的海外拓展业务基本都是釆用绿地这种方式。近些年来,随着跨国并购方式的兴起,新建投资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出现下降,但它仍是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并没有失去其重要性。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取得东道国某个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的所有权的投资行为。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定义,跨国并购包括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跨国并购相对于绿地投资的优点是省去漫长的投资建设周期,快速获取东道国的现有资产、进入东道国市场并较快的实现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回收。

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

从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1)市场进入型

主要是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以及开辟新的市场。由于关税和非关税等贸易壁垒仍然存在于国际贸易活动中,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不仅能够解决国内生产过剩,而且还可以拓展市场。对于新产品而言,同时占领国内和国外市场,企业就可以在产品生产的初期获得领先优势。

(2)资源获取型

主要是寻求国内稀缺的资源以及维护原料来源的稳定性。由于自然资源分布在国际间存在非均衡性,而产品生产对资源需求具有刚性,所以为了获取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贸易的方式。

(3)技术接近型

主要是指通过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收购企业或建设经营场所,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管理,吸收其先进技术,学习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这有助于提高投资国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

(4)优势延伸型

如果企业拥有其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各种资源和技能优势,而它又不想通过权利许可等方式让渡其优势,就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保持其竞争优势,维持其垄断利益。如一个特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这一优势成功的在本国市场上应用,它就可能试图在其他国家市场上也通过控制性投资的方式加以利用。

从企业降低生产与物流成本层面:

(1)利用营销渠道红利

基于物流成本和营销渠道的考虑,跨国公司总是避免进口某一国家的原材料,尤其是当其计划再将生产加工好的产品返销给该国的消费者时,更可行的方法是在这些原材料所在国进行生产加工。

(2)利用市场规模红利

试图为其主导产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以扩大其市场销售规模,以提高公司因市场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收益,这就是利用市场规模所产生的红利。

(3)利用生产要素红利

各国间的要素资源禀赋有巨大的差异,跨国公司常常在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投资建厂,也可能在劳动力素质高的国家和研发技术水平高的区域投资,就是利用生产要素的红利。

(4)利用研发技术红利

由于国际研发技术水平不均衡,各公司都竞相在研发水平高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目的就是学习利用国外的研发技术,然后将这些技术在全球子公司普及,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端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挖掘与探索,历经初步探索、成长发展、调节发展、高速发展四个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2000年以前,我国投资策略主要是吸引外资流入、限制资金流出。2000年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政策也发生了转变,从“走出去”战略到“一带一路”倡议,再到五大发展理念,以全新的落脚点重新体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从约束逐渐向放宽和鼓励转变。

(一)1979年-1985年初步摸索发展阶段

1979年-198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初步探索发展阶段。随着我国迈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1979年,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一些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先进经验,拉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大幕。这一时期,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企业还相对较少,投资金额也较小,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不足1亿美元。但是到了198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增至6.29亿美元,存量也累计达到9亿美元,发展速度不断攀升。资金主要流向建筑业、咨询服务业等。

(二) 1986年-1992年成长发展阶段

1986年-199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逐步规范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并出现新的投资小高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投资金额也随之不断增加,相较初步探索阶段已经有了巨大提升。投资领域也不断延伸,涉及制造业、资源开发和交通运输业。

(三) 1993年-2000年调节发展阶段

1993年-200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发展调整时期。这一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逐渐明确。将“引进来”战略和“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整合。通过吸引外国资金,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同时不断鼓励国内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截至2000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达6000余家,投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四) 2001年-至今迅猛发展阶段

从2001年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不断增长。2001年我国加入WTO,“走出去”战略也正式确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日新月异。投资流量净额从2002年的27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369亿美元,存量累积净额至2019年底达到2.20万亿美元,是2002年末存量的73.5倍。投资国家不断增加,投向领域也逐渐增多,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全球188个国家创设境外企业4.4万多家,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投向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资金超过百亿美元。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带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2013-2019年我国累计投资流量达1.01万亿美元,占我国投资存量总额的46%。倡议的提出,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2019年末,实现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86.9亿美元,存量达到1794.7亿美元,并在沿线63个国家共创设企业近1.1万家。这一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高速发展,投资结构和行业布局不断优化[2]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发展现状)

2021年1—11月,中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1297.9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的5777家境外企业开展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99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预计2021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456.4亿美元,实现平稳有序发展。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为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5%,与2019年(下降40%)相比降幅有所减少。根据《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为20.2%,创历史新高。

从双向投资看,2021年1—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572亿美元,高于同期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预计2021年中国将出现外国直接投资顺差。2002—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年均增速为25.2%。202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8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4%,规模增长至2002年末存量的86.3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三位[3]

对外直接投资

根据《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我国企业直接投资投向全球188个国家,占世界全部国家的80.7%,既包含发达国家,也包含发展中国家。截止2019年底,我国对发展中经济体总共进行直接投资1.9万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87.3%;总共投向发达经济体0.25万亿美元,占总量11.4%;还有288.2亿美元流入转型经济体,占总量的1.3%


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对各地区直接投资的行业高度集中,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是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等。截至2019年末,我国对各大洲直接投资存量前五位的行业见下表

参考资料:
[1]张为付,吴沁宇.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类型

[2]王鹏宇.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D].甘肃:兰州大学,2021.

[3]社科院:展望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趋势(16页).pdf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报告:

2015-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合集.zip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服务型投资视角(16页).pdf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外直接投资、贸易自由化与企业研发: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20页).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治理学科动态2021年第1期:国际直接投资的全球治理(17页).pdf

清科研究院:新规下券商私募子公司的运作之道——《2020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研究报告》正式发布!(10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电商直播
下一篇:高技术产业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