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制造业

制造业

目录

制造业是什么

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仅是我国综合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非常重要的途径。制造业就是指依据市场的要求,用制造加工的方式把设备、能源以及技术等资源变成可以让人们使用的大型工具、工业产品以及生活消费用品的行业。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的有关依据,把制造业分成为31类行业,比如食品加工行业、医药制造行业等。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即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权。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德国提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英国制订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都是为了促进本国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

制造业

制造业分类

依照制造业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制造业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2012版中提出的划分标准,将制造业划分为C类,共C13~C43,31个大类,具体分类情况如表所示,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品以及茶制造业/纺织业/毛皮制品与制鞋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与记录媒介复制业/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等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业/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体育、文教与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其他制造业

制造业

另外一个分类标准为要素的密集度。要素密集度指的是在生产产品时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以及知识成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占总生产要素的比例。假设仅仅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那么要素的密集度指的就是生产产品时的资本—劳动比率。依据这个比例把制造业进行如下划分

(1) 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所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里,劳动成本比重比较大,同时产品的生产并不是特别依赖技术、资本以及设备。

(2) 资本密集型:产品成本的构成里面资本成本占比很大。此种类型的制造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投资回报比较慢,也比较依赖先进技术还有设备。

(3) 技术密集型:企业把先进技术作为企业的导向,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要非常先进。这种企业的特点是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特别高,而且能耗小。

制造业

制造业行业特征

(1)核心宗旨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会用缺陷程度和用户满意度来衡量产品质量;信息技术以及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CAD(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日益发展,单件生产的技术逐渐变得成熟,企业能和客户增强信息交流,来满足客户的种种需求,比如有的客户要求产品要全寿命周期进行维护。因此努力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变得越来越主流,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可以完美体现出消费者自身最真实的感受。

(2)工艺设备的可重构性

当今知识技术价值变成了产品价值里面主要的构成部分,较为先进的工艺,软件还有智能设备,都是企业未来实力竞争的重要资源组成。个性而又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动态的市场环境,需要我们克服设备成本会不断上升的风险,硬件设备的可重构性是企业装备的核心所在。

(3)人力资源将会是未来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之前的制造业基本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未来动荡的市场还有较为发达的制造技术环境之下,企业必须雇用高素质的人员,这些员工会被给予一定自主权,他们能够独立处理一些事件,这种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21世纪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

制造业的全球化不单单是经营的国际化,还包括从开始设计、生产到供销的全部流程的全球化。数字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一定的虚拟空间,这也使文化知识在未来的经济中会成为重要的属性之一。当下所述的劳动成本优势还有税收减免的有利环境等都将变得没有以前重要。21世纪制造业不断国际化,知识产品经营需要进行全新的分工。企业的国际化趋势为制造企业提供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也为努力实现知识经济的专业生产提供了前提。

(5)上海品茶的本土特征

各个国家的政治、人文还有经济环境都不同,消费者的喜好也具有民族化的特点,所以制造业企业在战略的选择还有市场的定位等方方面面都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我们假设,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快速反应制造,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信息的重要性,而我国的企业必须处理好物质流的问题才可以进行快速反应制造,所以国际化与本土特征是相互交融的。

我国制造业现状

根据中德制造业研修院发布的《2022新制造白皮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自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表明中 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非常稳固。

首先,体现在体量大。2012年到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 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其次,体现在体系完备。中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 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再次,体现为产品竞争力强。目前,中国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 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跃升。

总之,从企业规模、企业数量、经济指标来看,中国制造确实是当仁不让的全球第一;从产业结构、产业体系、产业链分布来 说,中国制造也是全球最全、最密的。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根据中德制造业研修院发布的《2022新制造白皮书》,我国未来制造业应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技术自主创新

从利用国际技术溢出的外部带动向自主创新的内生驱动转变。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领域, 其试图通过产品断供、技术封锁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而非技术引进,才能不断突破前 沿、空白领域,实现更多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2)数据要素支撑

从以初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向依托高层次生产要素为主转变。过去,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扩张主要依靠廉价土地以及劳动力、 资源能源等初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支撑,但这一情况近年来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以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工具的时代,信息 已成为类似石油和电力的战略性资源。为海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传输提供基础性支撑的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 设施,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产业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优化生产方式

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制造业企业可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提供 “有形产品+增值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只有把握住制造业生产方式加速变革的大趋势,推动中国制造业 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升级,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具备发展新优势。

(4)组织方式变革

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关系向各类主体网络化协同配合转变。当前的产业组织形式,在生产上表现为不同企业以供 应链为纽带形成的上下游配套关系,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同企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的地域集聚。然而,未来的产业竞争, 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变革,形成创新协同、技术共生、利益共享的组织形态,实现效率价值的提升 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未来,中国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连接、生产组织柔性管理、依据消费者需求反向定制生产等方面, 锐意创新,以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颠覆传统制造业规模经济主导的发展方式,加快构建工业4.0时代的竞争 优势,以此引领全球制造业的变革发展。

制造业相关报告:

思科:数字化转型成就制造业升级(28页).pdf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20210604(23页).pdf

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169页).pdf

走向高端:中国制造业十年变迁史(28页).pdf

德勤:德勤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调查(40页).pdf

德勤: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报告(43页).pdf

NIST:2021美国制造业亮点总结报告(英文版)(100页).pdf

赛迪:202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6页).pdf

猎聘:2021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业人才招聘趋势(46页).pdf

灼鼎咨询:2022中国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27页).pdf

极客邦科技: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先进探索(27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