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

目录

动漫产业是什么

动漫产业,实际上就是指通过相应的创作、制作以及各种动画画面的传播、漫画形象的设计和生产等,逐渐衍生出来的相应产品所组成的一个联合体。我国早在2006 年的时候就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当中也对动漫产业给出了具体的定义,那就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动画、动漫为表现形式,其中的主要形式包括动漫图书、报刊以及各种电影电视作品等,另外还有舞台剧等其他形式的艺术,这些艺术形式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以及各种影视手段的帮助下进行各类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最终所形成的一种经营性产业。

动漫产业范围与内容

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包含动画片、漫画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其内容包括:设计、制作、生产、销售和人才培养为产业链的二维和三维动画、网络动画、影视动画、游戏动画及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

其产品包括:动画、游戏、周边、小说、漫画、cosplay服装、漫展等

中美日动漫产业发展特点

美国:处于高速发达高度发达、产业集中阶段,观影人数全球第一,瞄准全球市场,内容题材以超级英雄题材为主,重工业模式+合家欢类型,运作模式是公司化创作,漫联联姻迪士尼,DC签收华纳,分别构筑产业堡垒,变现渠道以迪士尼为例,围绕动漫IP三级变现:动漫IP-真人影视-主题乐园+衍生授权+互动娱乐。

日本:处于高度发达、渠道扩张带动市场繁荣阶段,国内用户基础广泛,受众遍布各年龄、阶层,题材多元,又以校园、热血题材为主流,运作模式是制作委员会统领IP跨领域开发,上下游一体化趋势明显;变现渠道多样,打通全产业链,衍生品及海外收入占比过半。

中国:处于高速发展中,行业竞争激烈,格局尚未形成;用户基数较小,以核心二次元用户为主;品类不成熟,但有末世、电竞等独有题材;运作模式是以几大平台为核心,PGC/UGC/工作室模式并存,产业链需进一步集中;目前正处于产业初级阶段,仍以培养用户消费习惯为主。动漫产业

中国动漫产业商业模式

(1)IP形象授权:是指将动漫作品的IP形象等核心元素授权给品牌方使用的商业合作模式。

(2)IP改编授权:IP改编授权是基于原创动漫作品授权改编成其他内容形式的商业授权模式,通过泛娱乐开发和联动,实现IP价值最大化。我国的动漫作品的IP改编授权以网络游戏为主,影视剧则较少,只有《快把我哥带走》(改编自同名国漫)《动物世界》(改编自日本漫画《赌博默示录》)《滚蛋吧肿瘤君》 (改编自同名国漫)等极少数成功案例。而在日韩地区,动漫改编真人影视剧已经形成了高度成熟的产业链条和运作模式,因此IP改编授权在中国动漫产业尚属起步阶段,还有较大的潜力尚待挖掘。

(3)用户付费:用户付费是指用户通过付费的形式阅读或观看动漫内容。在早期动漫内容借助图书出版和音像出版等传统传播渠道触达用户时,用户通过付费的形式获取动漫作品的实体承载物(图书、音像制品等),从而实现对动漫内容的消费。而在网络动漫兴起之后,用户付费的形式也被运用到在线动漫内容的消费中。

在线动漫内容的用户付费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付费解锁阅读或观看,用户充值虚拟货币后用相应的虚拟货币解锁需付费的内容,这种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时效的限制;另一种则是VIP会员订阅的模式,用户通过付费成为VIP会员,在付费期限内享受VIP会员专属的动漫内容及其他形式的特权(如优先观看、高清晰画质等),具备一定的时效性。

(4)商业广告营销:商业广告是在线动漫平台主要的收入来源,与过去传统的硬广投放相比,通过动漫内容的软性植入营销日益受到品牌合作方的青睐,成为目前动漫商业广告营销的亮点。而一些品牌方也会寻求定制专门的动漫内容以体现品牌特征以及与年轻二次元用户进行沟通,最终推动品效合一的营销效果的实现[1]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1925-1945 年)

中国第一部自制的动画短片《大闹画室》是 1926 年由万氏三兄弟制作的,是中国动画先驱代表;1936 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诞生;1941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诞生,这在当时已经接近世界领先动画制作水平。

(2)发展阶段(1945-1965 年)

我国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于 1947 年制作成功;1958 年,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 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 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新中国建立后,动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不少,随着新形式的动画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3)转折阶段(1976-1990 年)

“文化大革命”对动漫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写实主义并兼有教育目的的电影,给后来的动画创作理念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改革开放之后,以《哪咤闹海》、《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脍炙人口的动漫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漫行业也由此进入了繁荣时期。

(4)缓慢发展阶段(1990-2000 年)

上个世纪 90 年代,各大动画制作厂家开始与国际动画业展开交流与合作,那种固步自封的局面停止了,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促进了各种体制制作单位的多元化发展,虽然制作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在题材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5)蓬勃发展阶段(21 世纪后)

进入 21 世纪以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2012 年文化部与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共同发布《“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动漫企业,并贯彻落实国家对动漫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自从我国开启动漫产业化以来,动漫作品产量快速增长。相比之下,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未能实现同步发展[2]

动漫产业市场规模

2018年我国动漫产业产值为1712亿元,2020年我国动漫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相比五年前已经翻了一番。自2009年以来,国家每年都会进行全国动漫企业认定工作(除了2016年)。2019年,全国共有924家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其中国家重点认定的动漫企业有43家。

动漫产业

另一方面,国家积极打造国内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其中,广电总局先后进行了四批次国家动漫产业基地认定,截止2019,全国共认定20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同时,广电总局也在全国授予了8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链

动漫产业分为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衍生变现三个环节。内容生产的参与者主要是漫画作者、漫画工作室、动画制作公司,内容传播的参与者有电影院线、电视台、在线漫画平台、在线视频平台等,衍生变现环节主要是实物衍生品开发和销售、泛娱乐内容开发和运营等[1]

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竞争格局

我国动漫产业竞争大体上可以按企业最主要参与的产业链环节分为内容生产、内容传播、衍生变现三个派系。内容生产代表企业有光线传媒、奥飞娱乐、祥源文化、汤姆猫等,大部分企业在着力打造自有IP的同时也布局衍生变现业务;内容传播代表企业有哔哩哔哩、腾讯控股、阅文集团、爱奇艺等,其中哔哩哔哩、腾讯和爱奇艺均为国内头部视频网站,阅文集团则拥有QQ阅读、起点中文网等知名文字阅读品牌;衍生变现环节代表企业有美盛文化、泡泡马特、华强方特、凯撒文化等,美盛文化是动漫衍生品全球龙头,泡泡马特是国内领先潮流文化娱乐公司,华强方特则是全球前五大主题公园集团之一。

动漫产业

参考资料:

[1]艾瑞: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58页).pdf

[2]游戏日报.一文读懂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五个阶段

相关报告:

中国原创动漫大数据报告(30页).pdf

媒至酷:2020动漫游戏上市公司绩效数据报告(58页).pdf

媒至酷:2016-2021动漫游戏上市公司五年综合动态绩效数据报告(100页).pdf

百度营销:百度影视动漫行业研究(9页).pdf

头豹研究院:2021年中国动漫制作行业短报告(20页).pdf

【公司研究】光线传媒-深度:动漫助力民营电影龙头加速崛起-20200311[38页].pdf

比达咨询:2020上半年度中国动漫APP产品市场研究报告(26页).pdf

头豹研究院:2019年日本动漫行业概览[49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安永(EY)
下一篇:品牌授权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