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

目录

移动医疗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1年提出并发展了移动医疗概念。移动医疗被描述为利用先进的移动技术来协助医疗和公共医疗的一种新型的医疗形式。它是电子健康(eHealth)的一个分支,被誉为新型的医疗保健范例

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给出移动医疗定义如下: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来为医疗专业人员与病患提供通信及病患信息服务。移动医疗在远程健康监测、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已经展现出极大的潜力。

移动医疗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治疗效果。移动医疗的应用主要受益对象是医疗机构、病患、公共卫生管理者三类群体,移动医疗应用的主要媒介有手机、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掌上电脑)、可穿戴通信设备等诸多移动终端通信产品。

面向医疗机构的移动产品主要为医护人员提供辅助决策、健康数据分析、临床通讯、文献查询、医患交流、药物参考等功能。面向病患的移动产品受关注程度及普及程度较高,主要为病患提供慢病管理、身体体征实时监测、医疗救助、用药指导、高危人群风险预警等服务。

此外,移动医疗技术也为公共卫生管理者提供了信息与决策支持等服务。从发展前景上看,未来的移动医疗应是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依靠电子病历作为链接枢纽,涉及远程医疗、医患交流、风险预警、急救决策支持、健康管理、医学知识强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健康管理平台[]。

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模式

(一)根据移动医疗的实行方式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适用于医生间的病情交流、技术探讨、方案诊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此种模式被称为B2B模式;

另一种模式的用户群体是患者,主要功能是线上求诊、信息查询、账单核对等,这种模式被叫做B2C模式。

案例:国外以及国内移动医疗模式

ZocDo是一家利用智能APP链接患者和居住的附近的医生的平台,患者可以在用户端搜索其需要的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教育背景、专科资料、疾病擅长以及个人语录等来匹配医生,之后通过平台进行预约到诊;WellDoc通过客户输入其血糖监测的具体数据,同时输入患者当天的食物类型和配比以及药物情况,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输入的数据,通过和以往数据进行比较得出预测趋势,然后根据趋势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国内的移动医疗模式以线上问诊为主,通过手机APP将患者和医生资源有机联系。软件收录了公私立医院的较多医生信息,患者可以在软件上根据关键词搜索符合自身病情的医生或者根据医生从医背景以及从业资质挑选信赖的医生,然后直接在线问诊;另一种医疗健康领域移动APP主要是用来帮助患者在线选药以及订药,该软件会获取患者的地址信息选定距离最近的药店,并在选药过程中提示患者该药品的适用人群以及注意事项,在帮助患者选药完毕后还会将药品分装成以日为单位的便捷包装通过配送人员配送到患者的手中,全程患者只需要在app上浏览即可;此外,各大医院现在也开始推行医院公众号及小程序或者APP,提供智能导诊、在线挂号、院内导航等服务,患者通过实名认证之后通过在线挂号、线上结果查询、线上缴费单申报等服务节省大量时间[1]

(二)根据移动医疗服务区分国内外移动医疗的模式

国外移动医疗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信息通信、监测、监控与诊断四种服务模式

(1)信息通信主要是应用于医患信息交互方面的预约就诊、用药提醒、健康行为干预等服务;

(2)监测类主要是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对用户的体征数据、用药情况、身体机能等进行监测并实时上传;

(3)监控类主要是通过数据分析对社会层面的传染性、爆发性疾病进行预防、控制与管理;

(4)诊断类主要应用于医患服务,一方面为医生提供诊断支持与医疗辅助,另一方面为病患提供远程诊疗与健康服务。

由于国内外医疗服务模式的差异,我国过往移动医疗健康服务的主要模式是将移动互联网功能植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帮助医院减少窗口化劳动与人工服务成本,缩短病患就诊时间,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效率与管理效率,实现医院诊疗服务的移动互联网转型。而随着移动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扩张,许多创业型商业公司也开始涉足该领域,国内移动医疗健康服务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1)自诊问诊平台,如为病患用户提供健康知识与医疗咨询的线上医患问诊平台“春雨医生”等;

(2)综合就医服务平台,如帮助用户在院内导诊、候诊和诊断环节上提升就医效率的“微医”等;

(3)慢病与院外康复管理平台,如为糖尿病病患者提供远程体征监测和实时医患互动服务的“糖护士”等;

(4)个人健康管理平台,如基于可穿戴设备为用户提供数据统计和健康行为分析服务的“咕咚运动”和专注女性健康管理的“美柚”等;还有为医生提供诊疗决策支持的医生辅助工具“全科医生”等移动医疗健康服务应用[2]

移动医疗的优势

(1)突破就医时间空间的障碍:现在传统线下医疗模式中排队挂号、付费、取药等待的时间往往很漫长,大大降低了患者看病的满意度,特别是在一些三级甲等的大医院或者名气比较大的专科医院更是如此,患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排队上面,也因此催生了黄牛买票行业,这种行业的滋生也体现出了传统医疗的弊端。现阶段患者用在真正跟医生面对面来诊断,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的时间非常少,甚至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一个轻微症状或者普通流感需要长达3~4个小时的排队,但是最后医生问诊的时间却只有2分钟。有些医院尝试开展网上挂号以及网上问诊来提高医院的问诊效率,节约时间;有的医院开设了远程的医疗诊断系统,可以允许患者视频会诊,远程视频沟通

(2)提升医患间沟通模式:通过移动医疗平台,患者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病情,有的是文字,有的是语音,很好的解决了多方面的沟通问题。首先,使用移动医疗平台可以通过文字使得医患之间的表达更为流畅,可以使得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避免一些无关紧要信息的骚扰,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的语音文字信息。其次,文字、语言等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内容可以很好的保存下来,假如发生了医患事故,则相关内容可以成为法律层面上的证据。更有利的是,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及时翻阅书籍、查阅资料,从而可以很好的避免传统医学上经常出现的由于举证不清而导致的纠纷

(3)优化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我国长期集中力量进行区域发展,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医疗卫生分化程度,这一点在城乡方面反映的更为明显。通过资料查询,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城市所占用的医疗资源占我国整体医疗资源的80%。同时,也只有在城市里面才有甲级医院,农村地区的人们很难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而移动医疗可以很好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农村偏远地区也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3]

移动医疗服务分类

根据功能,移动医疗服务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健康信息检索类。通过移动医疗服务,用户可以查询健康信息、各种常见病的应急措施、就诊时间等。

(2)远程预订类。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移动设备进行预约挂号,并按指定时间就诊

(3)远程诊断类。用户可以使用数字检测设备记录物理指标数据,并通过移动设备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平台,实现对用户健康状况的实时检测、诊断和监控。

(4)电子病历存取类。用户可以登录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浏览结果报告以及医生的建议信息。

(5)健康咨询类。移动医疗服务平台还定期向用户发送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和控制、预约通知、医生建议声明以及一些特定通知或提醒。

移动医疗应用场景

(1)远程医疗

基于在线视频、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实现远程诊断、远程影像会诊,远程监护等。对于应急、抗震救灾等紧急场景中,通过现场安装的无线远程影像工作站与后方医院无缝连接,借助现场医学影像数据信息设计抢救方案并指导现场医疗救助。

(2)远程手术

在病人行动受限的紧急室外场景或急救途中,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机器人手术。

(3)可穿戴医疗、预防与监控

医疗可穿戴设备随时随地测量收集与上报血压、血糖、心电等健康体征数据,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以及慢性病早期监控。

(4)临床医疗监护与医院资产管理

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移动查房、病人跟踪监护、以及医疗设备与资产的跟踪定位管理。

移动医疗相关技术

(1)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按使用目的可以分为可穿戴健康设备、可穿戴通信设备、可穿戴娱乐设备,从移动医疗的健康管理角度出发,所涉及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指可穿戴健康设备。可穿戴健康设备是便携式健康设备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将健康检测设备“穿”或“戴”在身上,即将生理信息检测技术和人们日常穿戴的衣物(如内衣、衬衫)、饰品(如发卡、项链、纽扣、腰带、手环、手表)相融合,实现对人体无侵扰、无创、连续的生理信息监测。

(2)移动医疗APP

国内的移动医疗技术应用相对较多的当属移动医疗APP,目前对于移动医疗APP尚无学者给出明确的定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从临床角度将移动医疗APP定义为:一个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运行的软件程序或者一个针对移动终端而专门开发的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被当作一种“常规医疗设备”的附件使用或者可以将移动平台转变成“常规医疗设备”。

(3)大数据

用户使用可穿戴健康设备和移动医疗APP会产生大量且较为持续完整的个人生理体征数据,医院信息系统经过长期积累也保存有患者检查、化验、生理、病理等海量健康数据,基于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于患者而言,可以更为便捷高效的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健康评估对健康水平形成完整的认识,及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培养良性饮食、运动、作息的生活方式,变治病为防病。于医生而言,通过对患者用药、检查、化验、生理、病例等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可以获得同一疾病在不同用药下的疗效分析、同一疾病在使用不同治疗方式时的治愈率分析等,最终总结出临床经典的治疗经验,促进科研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大数据中可以获取一些对疾病诊治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医生精准的分析患者的体征和疗效数据,辅助临床决策,使医生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于整个医院而言,通过对同一疾病患者自身属性(性别、年龄、职业等)、既往病史、发病时间、发病地区等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可以了解单一病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得到疾病发生发展与环境、人群、地区的关系,从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尤其是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并形成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此外,于医药公司而言,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有效利用还将促进新药的研发,真正为人类健康谋福祉;保险公司亦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从而减少长期保费开支。

(4)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移动护理管理,护士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读取患者佩戴的RFID腕带信息,便可利用无线网络调取各项医嘱,并在移动终端上记录患者的基本生理特征参数及医嘱的执行情况,从而减少了护士因查询核对而产生的抄写记录工作,以及来往病房与护士站之间的时间,大大提升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系统应用较为广泛的还有移动医疗监护,如慢性病的远程管理:生理传感器将采集的人体生理特征参数通过无线蓝牙传送到智能移动平台,平台对不同监测设备的数据进行规范化预处理后,利用无线网络与医院健康监控中心连接,实现用户个人信息管理、生理数据传输及历史数据和诊断信息查询等功能,医生则可以对用户的生命参数进行实时评估与诊断,为用户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实现慢性病的远程监护和管理。

参考资料:

[1]徐日.基于移动医疗的医养结合脑卒中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21.

[2]李亮亮.移动医疗健康管理A公司商业模式优化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21.

[3]王鹏民.多主体交互视角下移动医疗用户行为演进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20.

[4]程银国.公众对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20.

移动医疗研究报告:

赛迪:移动互联网医疗安全风控白皮书(29页).pdf

易观智库-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6:市场风云变幻移动医疗谁主沉浮?-160809 (30页).pdf

Mobiquity:2021年移动医疗应用趋势报告(英文版)(16页).pdf

易观智库:中国医生端移动医疗APP上半年专题研究报告2016(24页).pdf

头豹研究院: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精品报告-2020430(42页).pdf

中国信通院:2019健康医疗行业移动App安全观测报告(29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专线物流
下一篇:零担物流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