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

目录

夜间经济是什么

英国的Paul Chatterton 和Robert Hollands首次提出了夜间经济这一概念。夜间经济的定义是,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范围内发生的、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活动在夜间时空的进一步延伸。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夜间经济的概念还包括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观光,是一座城市不同于白天的服务和景象。

夜间经济最初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名词(night-time economy),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种业态,被视为城市经济的新蓝海。后来弗朗哥·比安奇(Franco bianchi)形成24小时城市概念,它对夜晚文化和夜晚经济进行了研究,提倡城市夜晚活动多元化。

夜间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2001年英国学者Paul Chatterton 和Robert Hollands以“城市夜间休闲规划”(urbanplayscape of city nightlife)的概念首次提出夜间经济。在城市规划上来说,相比于白天在夜晚人们产生冲突、犯罪和消极态度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因此早期人们在夜间的活动限制较多,这相对阻碍了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由于美国旧金山夜间活动的发展,在当地人们将夜晚认为是除了家和办公室之外的拥有无穷想象空间的地方,推动了夜间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城市夜间经济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重新崛起的一种经济形式。我国夜间经济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00到次日凌晨6:00在此时间段内发生的各种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影视等经济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而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夜间经济已经不再是传统夜市了,更是文化、科技和艺术的集中体现,是拉动国民经济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更是吸收劳动力,促进就业带动交通、餐饮、酒店等产业联合发展,形成产业链,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夜间经济不等于夜市,但夜间经济包含夜市,它包含了固定的夜市、流动性的地摊经济、24小时经营或持续经营到凌晨的门店等,所有在夜间持续经营的摊位和门店的总和[1]

夜间经济的内容

夜间经济是一种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经济,以旅游业等中高端服务业为核心产业,其业态包括夜游、夜宴、夜演、夜购、夜娱、夜宿等六种,“服务+体验”是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夜间经济的多样性不亚于白天,甚至超过了白天,夜间经济尤其以娱乐、餐饮为主,如卡拉OK、酒吧、网吧、以及数不胜数的夜市、休闲中心、美食街等等。现代生活下人们白天的生活节奏极快,人们的娱乐休闲时间集中到了夜间,尤其年轻一代,他们喜欢在夜晚进行休闲娱乐的活动。各大城市的夜间经济在近几年蓬勃发展,各种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北京的簋街就是美食街的代表,半夜两三点钟这里的消费者仍然络绎不绝。

夜间经济的分类

普华永道思略特按照业态丰富度和时间维度,将夜间经济集聚区分为三类:

(1)夜间延伸型:餐饮、购物等以白天活动为主的服务行业向夜晚延伸,延长营业时间,以美食街、夜市等业态为代表,在众多国内外城市存在,内容较为单一,代表区域包括北京簋街、成都宽窄巷子、台中逢甲夜市等。

(2)夜间专项型:酒吧、KTV、俱乐部、剧院等活动时间以夜晚为主、白天为辅的服务行业,专为傍晚和深夜打造,吸引特定人群,代表区包括伦敦西区、东京新宿红灯区、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等。

(3)综合型:以城市夜景灯光和地标性建筑为特色,结合文化娱乐、餐饮休闲、观光表演和生活配套等,形成综合型集聚区,代表区域包括东京六本木、新加坡滨海湾、上海新天地等。通常这类集聚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发展,受众广泛,营造舒适的消费体验和休闲氛围。

夜间经济

按照消费类别不同,可将夜间经济业态分为五大类:

(1)文化艺术类,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精神需求,以博物馆、展览、演艺演出、电影院、书店、课程培训为主要形态。随着人均收入提升,中国消费者对精神层面消费要求逐步提升,而多元化、高品质文化艺术类夜间消费亟待丰富,潜在发展空间较大;

(2)餐饮类,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消费频次较高,但客单价有限。目前餐饮业态正在逐步丰富,通过引入互动、主题类元素吸引客群,如宠物主题、电竞主题、智能点餐等;

(3)休闲娱乐类,以KTV、游戏厅、棋牌、洗浴、酒吧等为主要形态。目前休闲娱乐类新兴业态频出,并呈现阶段性流行特征,如VR、蹦床、密室、推理、室内游乐场、室内动物园等;

(4)购物类,客单价较高,是夜间经济营收主要构成部分,以购物中心、超市为主要消费场所;

(5)旅游观光类,以夜间灯光秀、水景、游乐园、景区、特色街区为主要业态,目前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夜间景观塑造,以增强城市形象、增加旅游创收,如上海夜游黄浦江、重庆两江夜游、西安“大唐不夜城”等;

(6)体育运动类,以健身房、体育赛事、各类体育场馆为主要业态,平均加班时间延长促进夜间健身、运动消费增长

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的特点

(1)产业特性

夜间经济的主体产业为第三产业,人们的夜晚活动主要带动了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旅游业、体育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活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餐饮、聚会、健身、购物等娱乐休闲性活动。

(2)文化特性

现代人从以前的注重物质需求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体验和享受,这种转变在夜间经济的发展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夜间经济彰显着文化特征,刻印着文化符号,且由于不同地区的民俗差异、饮食差异表现着一定的差异性,庙会、灯光展、影剧院、茶馆、戏楼等等都蕴含着深刻文化,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加入到其中。

(3)休闲特性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白天的休闲时间都被挤压,这也直接刺激了夜晚休闲娱乐生活的增加,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忙碌了一整天之后经常会约上几个好友逛街、观影、聚餐、健身,尤其夜晚绚烂的灯光更为这种休闲气氛增添了几分惬意。工作之余需要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这种需求促进了夜间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也促使了夜间经济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2]

夜间经济的作用

(1)经济作用

夜间经济作为日间经济的延伸,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游客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他进行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游客的过夜消费的行为远大于本地人的夜间消费能力,因此,以游客为重心的夜间经济能够大大提升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

(2)社会影响

相较于日间的各类经济活动,夜间经济的包容性要强很多。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大家都能够在晚上找到一处可以休闲放松的场所。那些处在社会边缘或者说因为某些原因不愿意回到自己家中的人,也能够在夜间找到暂时停留的地方,这给了人们很大的归属感,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通过夜间的接触和交流,人们更容易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社交圈,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些都是人们在白天的社交活动中难以实现的。

夜间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虽然夜间经济给了白天紧张工作的人们得以放松的机会,但很多人都在夜间借助酒精释放压力或休闲娱乐,这种依赖于酒精的夜间休闲行为间接导致了很多矛盾的发生,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夜间经济分析——北京

北京的夜间经济高度发达,拥有各种餐厅、酒吧、购物街和KTV等。在2019年,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的消费额占北京居民消费的50%以上。根据阿里巴巴集团《2020年夜间经济报告》的数据,从6月10日至7月10日,北京的夜间消费额度占全天的45%,排名第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报告还显示,淘宝天猫的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40%,在2019年同期增长了36%,夜间消费活动持续增长。同时,晚上9点到10点是消费者观看淘宝直播的高峰期,北京在观看直播方面排名第二。报告还显示,自入夏以来,北京的32家盒马鲜生门店将交货时间从22:00延长至23:00。与6月相比,各种烧烤的销量增长了50%。北京市商务局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王府井、三里屯和青年路等区域晚上6点至次日凌晨6点夜间消费尤为活跃,餐饮消费同比增长了51.3%,东方新天地等24家购物中心客流量增长近40%;北京各种夜间演出票的销量是全国最高的。

在评估北京夜间经济规模时可以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商品自动结帐柜台。通过自动结帐服务,便利蜂的夜间消费客户比例在2019年增加了20%。在某些商店中,晚上7点后消费的顾客有90%的使用自动结帐付款。2017年8月,滴滴研究院发布了全国400个城市的出行数据,显示北京在夜间出行(22:00-6:00)和夜间餐饮名单中排名第一。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数据,在消费潜力方面,2017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7万元,人均消费支出超过3.7万元,居全国第二位。在2019年,北京在《中国夜市之都十大影响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二。2020年,北京荣登中国20个最佳夜间生活城市之列。为了确定2019年北京居民的购买力和需求,对40岁以下的北京居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5.5%的受访者每天晚上都会消费,其中80%以上的人每人每月花费不到300元,而78.7%的受访者每月晚上有5次闲暇时间。

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还发现,逾9成有夜间消费的被访者集中在23点之前进行消费。通常,62.2%一般在18:00-20:00进行消费,34.8%在20:00-23:00进行消费,还有4.9%在23:00以后进行夜间消费。目前,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发布了一套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的措施。其中之一是北京“夜京城”的建设,它将使整个城市的夜间生活统一起来。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努力刺激夜间经济,鼓励企业家在晚上增加营业时间。2019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以及旨在“点亮夜都”的13项措施。在促进北京夜间生活经济的多种方式中,包括优化夜间公共交通,照亮夜间消费场景,开设10个夜间就餐特别用餐点,延长营业时间和开展夜间促销活动的方法。根据专家的预测,到2021年底,夜都将在全市形成许多景点和商业区,其布局便捷,管理规范,个人化强并且功能完善,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

参考资料:

[1]姜姗.基于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的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研究

[2]冯雪.京津冀地区城市公共服务对夜间经济影响的统计研究

[3]瑞克(RAKKIRYL).天津夜间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1.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33页).pdf

本文由@Y-L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翱捷科技
下一篇:PDCA循环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