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

目录

会展经济是什么

会展经济有代表性的表述概括如下:

(1)会展经济是指依托会展业,借由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和活动等,为与会者提供信息交流、物质传递的平台,并利用会展业的联动效应,实现在会展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聚,进而带动餐饮、旅游、广告、电信、礼仪服务、电信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

(2)会展经济是一项综合经济形态,具有跨产业、跨区域的特征,在会展业自身通过各类会议、展览、活动等创造直接经济价值的同时,带动会展所在城市甚至联动一个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会展城市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

(3)会展经济是由展览组办活动引发的一种综合经济效应,是展览业及其相关服务活动的总和。

(4)“会展经济”是指以会展业的相关设施和服务体系为基础,围绕会展活动的举办,为参与活动的各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同时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简单来说,即在会展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构成会展经济。会展活动可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以节办展、以展促会、以会兴赛、以赛带旅,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活动。据有效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大型展览会的产业带动系数高达1:9,也就是说如果展览会上的收入是1,广大社会的各个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收入将达到9,会展业有强大的经济带动效应会,助推城市经济增长,成为各省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

会展经济

注:会展的概念

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围绕特定主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各种不同的人和物聚集在一起,为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制度或非制度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在会展业,将会展规范的定义为,现代城市以相关会展企业、会展场馆作为核心,配套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通过会展机构及部门组织协调,举办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大中小型会议、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并以此为支撑点,吸引大批与会人员包括展会参加者和观众前来进行洽谈或观光,以此形成直接或间接带动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从国外对会展研究的主流观点看,会展活动主要包含会议(Convention and Conference)和展览(Exhibition)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两种现象反映出来:其一,在西方国家,人们一般称会展业为会议与展览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将会议和展览区分开来的;其二,展览场地大多兼有接待会议和举办展览的功能,因而大多数被称为会展中心。随着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的展开,人们将其统一纳入会展活动的范畴。

从狭义的角度,会展即展览会和会议,是指多人在一定地域空间内聚集在一起,举行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M&;E或C&;E通常就是在欧洲对于会展的简称,即Convention and Exposition或Meeting And Exposition。

从广义的角度,会展外延很广,即通常所说的会展MICE,是各相关展览的总称,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专业会议(Meeting),如公司会议、协会会议等;奖励旅游(Incentive Travel),指以为了奖励特定对象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大型会议(Conventions),主要是指协会或社团组织的会议,如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招商会等;以及节事活动(Events),包括各类庆典、节庆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或科技类活动等。

会展经济的内涵

会展经济正式成为一种经济形态起始于20世纪初,代表性事件是1928年11月由31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展人在法国巴黎共同签署的《1928年国际展览会巴黎公约》。会展经济是会展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由会展商品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各个环节组成的各种经济组织及相关经济活动主体共同构成,具有内在运行规律和机制。

通俗来说,就是通过举办大型会议、专业展览、赛事等活动,所带来的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从而直接推动商贸洽谈、旅游、酒店、餐饮等各方面的发展,不断从会展业的拉动中制造商机,加大投资吸引力,进而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并且形成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从内容上来看,会展可以分为会议和展览。二者经常融为一体,即在会议同期举办一些商业展览活动,从而丰富了会议的内容;而展览会虽以展览为主,但展出期间各种发布会、专题会、研讨会等也同时举行,则突出了展览的专业性。在国外,会展业与房地产业、旅游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

会展经济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

(1)会展经济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社会财富累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具有同样具有强大的综合经济效益,不仅有传统用货币衡量的经济形式,还包含了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精神上获得的享受,具有非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

(2)会展经济的发展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等活动实现的。同时随着会展业的不断发展,新形式的会展活动也不断纳入其中,使其内容不断丰富,这使得会展经济持续发展。

(3)会展经济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

综合上面三点内容,会展经济的含义可定义为:基于会展市场主体(会展企业)和会展基础设施(会展场馆),配以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等活动,为会展活动的参与者ᨀ供信息交流、商贸洽谈、物质传递的平台,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举办城市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动筒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2]

会展经济的特征

会展经济不仅拥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蕴含着较大的社会效益。除了具有一般经济形态的特征之外,会展业作为“无烟经济”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本身所具备的独特特征还体现在:

(1)综合效益性。

由于会展行业的利润率通常在20%至25%之间,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经济活动,所以举办会展活动可以为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带来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对餐饮住宿、旅游交通、广告媒介等行业的带动,在无形中增加了社会就业,减轻了城市就业压力。

(2)社会聚合性。

会展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活动。会展举办期间,在举办地形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聚合效应,往往还能够衍生出诸多溢出效应。首先,这种“组织或机构间的集聚”活动开阔了举办地的视野,增加了举办地的知识累积,可以直接为举办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会迅速吸引各方的注意力,从而在举办方、参展方、参观者等会展参与主体之间很快地被传播开来,助推会展品牌的形成。

(3)行业互动性。

类似于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向人们提供讨论公共问题和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的作用一样,究其本质属性,会展业就是一种提供平台的行业,在这样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机构时间和空间”的范畴内,它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场所。一方面,通过举办会展活动,有助于增进对产业间技术和产品的了解,帮助企业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也为同行之间的合作带来契机;另一方面,加强了参展商和参观者之间的互动,面对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促使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优化营销策略,反之也为参会者寻找目标产品或服务提供了方便,节约了交易成本。

(4)艺术展示性。

会展业的具体构成之一便有“展览”“展示”的功能属性,综观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的丰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会展业已不仅仅只关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度,而且要兼顾甚至更加注重展会的艺术性,以期从场馆的布置到产品的陈列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特别是当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3D技术、光影技术等手段更是为各式产品和服务添加了美学效果,使参观者如同身临其境[3].

德国会展经济概况

德国素有“世界展览王国”之美誉。位居欧洲中部地区的便利交通条件、贸易展览的悠久历史以及重要工业国的基础共同造就了德国会展经济的大国地位。在会展经济运作模式上,德国政府对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场馆建成后,政府主要进行宏观上的调节和控制,不会对展馆平时的运营产生太大影响,将经营管理权下放至会展公司。德国境内的会展公司一般为国有企业。在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德国会展公司不仅进行场馆经营,也承担着组织会展活动的关键角色。对会展项目做好规划或是部署后,会展公司便会委托其他的服务公司来负责提供相应的会展服务。该类服务公司大多有不错的专业能力,有条件为参展商或是参观者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总体运作中,政府可以利用行业委员会来对会展业进行管控。德国展览业中,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属于最高管理协会,涵盖展览组织主体、购买商以及参展商3大主体。以合作伙伴的名义,三方共同对会展市场实施管理[4]

新加坡会展经济概况

从地理位置上看,新加坡在全球各国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区位优势。除了位于印度洋以及南中国海之间的分界处外,同时也是马六甲海峡极其关键的出入口,具有四通八达的国际交通网络。同时由于政治稳定、经济政策完善、商业环境良好,具有较高的国际开放程度和较高的英语普及率,使新加坡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这些条件以及新加坡较高的服务业水平共同为新加坡会展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会议展览局和贸易发展委员会负责会展业的推广。为招揽全球各地的投资者深入新加坡举办、参加会展事业,从政策上对那些将总部建设于新加坡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如:税收免除。运用该种方式,招揽世界不同区域的投资商、卓越人才,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在给本地居民创造就业平台和岗位的同时,新加坡也吸引了很多的国外人才,这对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有非常大的益处,使会展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4]

我国会展经济现状

(1)国内会展场馆的数量及可租用统计。近二十年,我国会展业蓬勃发展,作为新兴产业,年增长率已高达20%。由于其高效性、带动性、综合性、聚集性、科技性、互动性等多重效应,会展业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据统计,2019年中国展览馆的数量与面积均保持持续增势,国内展览馆数量达到173个,比2018年增加9个,增幅约5.5%;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1076万平方米,比2018年增加约92万平方米,增幅约9.3%。如典型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62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展览面积达50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

(2)国内会展产业带分布情况。我国会展经济五大产业带脉络分布清析,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应形成以北京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论坛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展览会为主,以天津的经贸交易会为补充的展会结构;二是以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三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就中国目前几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四是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五是以武汉、郑州、成都、昆明等城市为龙头的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从分布情况分析,五大会展经济带的分布与发展与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开放和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贸易发达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是接近国际化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由此可见,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多么重要[5]

参考资料:

[1]林琳. 地方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2]钟天琪. 南宁会展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3]司倩楠.会展业对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

[4]王新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5]企业家研究院.会展经济的经营与发展分析

会展经济相关报告:

数字会展行业报告:后疫情时代数字会展驱动会展龙头崛起-220324(18页).pdf

【公司研究】米奥兰特-国内会展公司龙头外延扩张空间广阔规模效应显著盈利提升可期-20200226[26页].pdf

普华永道:文化旅游行业:粤澳文旅会展融合发展报告(64页).pdf

商务部2016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63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