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

目录

开放银行是什么

2018年开放银行(Open Banking)在中国兴起,中国也把2018这一年喻为开放银行的元年。以下是不同机构对开放银行的定义:

(1)国外知名研究机构Gartner的定义: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2)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协作的商业模式,通过API在两个或以上非附属关联公司直接分享银行数据,以增强市场的功能。

(3)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开放银行不是单一技术或业务解决方案,是一种平台生态的新服务模式,是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银行机构基于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等融合发展,利用API/SDK等技术手段,通过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数据、或功能、或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共同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以场景为载体连接及服务用户,形成银行新的商业生态,拓宽银行服务边界,实现银行服务升级并创造新的价值。

(4)BCG发布的《中国开放银行白皮书2021》报告中所定义的“开放银行”,是指在监管范畴内,商业银行以“连接”与“融合”为手段,基于标准化API、SDK、H5、小程序等连接方式,通过引入或输出第三方产品、服务、数据和技术,从而实现更广、更深、更精准客户触达的业态形式。这个定义突出强调了四方面要点:

一是在执行主体方面,限定在商业银行范畴内;虽然市场上“开放证券”、“开放保险”等理念也在纷纷涌现,但并不在此次报告研究范围之内。

二是在连接形式方面,并不仅限于API、SDK的形式,也包括H5、小程序等所有广义上实现商业银行与生态合作伙伴或金融科技赋能商连接的形式。

三是在开放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也包括技术和数据。

四是在开放关系方面,既包括“走出去”,也包括“引进来”。

总之,就本质意义而论,“开放银行”是一种模式,是指银行以开放平台系统开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为基础或者根据消费者场景需要提供SDK(Soft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包)通过平台系统与合作伙伴进行数据、算法、交易等功能共享,同合作伙伴的各类不同APP(Application)功能相互融合和服务流程再造,为商业系统内的其他行业合作伙伴输出金融服务能力,再由合作伙伴按照协议和合同约定向用户提供场景化的金融服务

开放银行的优势

(1)需求侧方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用户对于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透明化和专业化的需求不断加深。

开放银行可以帮助银行更好服务用户需求,增强客户粘性,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享,高速的开放平台的应用,多种的组件化的灵活嫁接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足不出户的个性化服务,利用生态融合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

(2)供给侧方面

各地区开放银行发展虽然由政府监管或市场推动,但共同的目的是激发金融市场活力,有效的提升和改善银行业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开放银行的服务由于没有地域限制,服务辐射范围更广,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更好的联通,为银行开拓新的市场和增加利润来源,减少对线下渠道依赖,降低运营成本。

新技术进入金融行业,倒逼银行自身进行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质量,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下一步的重要战略。

开放银行由于发展迅速、潜力大、市场活跃度高等特点会吸引大量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为该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3)技术方面

开放银行通过API、SDK等方式进行第三方输出和场景布设,还包括相关的移动金融平台的开放性改造,相关技术优势如下:

①安全:开放银行之前,第三方与银行的数据共享主要通过屏幕抓取实现,需要获取用户名、密码等隐私信息,安全性差;银行通过API技术将自己的某些技术服务开放给第三方,第三方只能使用被开放的服务内容,银行核心技术与机制细节的安全性较高。

②成本:使用API技术,银行不需要对核心系统进行大的改动,可以控制开发成本和时间,使用数据的第三方不用额外研发特定技术,节约了研发成本和时间。

③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由于开放银行的发展与金融科技密不可分,技术创新与升级时刻在发生,使得开放银行需要不断持续的增加自身技术储备与前沿技术的结合。

开放银行构成的三大要素

(1)以API技术作为手段

API目前可分为三大类,即内部API、企业定制API以及外部API,每一种API类型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其中外部API最符合开放银行的特质,也最适合实现传统银行以及第三方机构之间的融合。

(2)以共享数据作为核心

开放银行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以用户为主要出发点,将用户从支付、信贷、储蓄等一系列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共享给第三方,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

(3)以平台模式作为土壤

开放银行依托于平台模式,不再像传统银行那样直接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客户,而是将上层各种不同的商业生态嵌入到平台上,平台像是商业生态的土壤,这些商业生态在开放银行的土壤中成长,开放银行在底层为上层提供养料(数据、金融服务等)。

开放银行业务模式

(1)业务驱动模式

该模式围绕客户的日常需求,通过开放自身的API和客户的生活场景对接,融入客户的以客户的衣、食、住、行。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达到引流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积累客户信息的效果,以形成完整的金融用户画像。

开放银行

(2)金融科技创新模式

金融科技公司往往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提高银行内部运营效率,积累客户金融数据,并建立银行自己的孵化器系统,构建创新技术生态系统。

开放银行

(3)金融业务服务平台化模式

银行通过API和微服务等技术打造开放平台,并重新构建银行内部系统,通过改造核心系统,使前中后台系统和流程的现代化和模块化。开放平台应包括零售、对公、机构三大业务,涵盖客户群、业务、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所有平台都要自负盈亏,为公司创造价值。每个平台的业务主管和技术主管共同进行资源调配,提高对内对外的协同效率。

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发展模式

国内外银行机构的开放银行实践探索,主要形成四种模式

(1)投资模式

银行通过股权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基于利益/风险共担的原则,与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合作。银行投资主要方式有内部专设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部门、建立独立的风险投资基金、通过自身资产负债表投资。

(2)联盟模式

与其他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参与者组建联盟,联盟成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科技交流、客户共同维护等深度合作。联盟模式可以共享资金、技术、人才等,在不影响自身业务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国内探索方式:以创投机构核心,构建金融一体化生态圈特点:城商行、农商行偏向,更容易参与到开放银行生态建设中。

(3)自建模式

银行自建开放平台,业务场景、技术支持、流量入口和金融服务都由银行自身或者银行所属集团建设。该模式可以保障产品服务与业务场景的绝对融合,并且一旦建设成功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可能风险:相对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

(4)合作模式

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等开放银行生态参与者,利用金融科公司开发的产品或服务、组建合作网络、流量/线索购买、合营企业或合创服务等合作。特点:银行无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执行快,灵活性强,短期内可以快速盈利。可能风险:合作信用风险,合作各方的约束力等。适用:风险容忍度较小的企业

开放银行

全球开放银行发展历程

(1)萌芽期

2004—2013年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萌芽期,PayPal推出了PayPal API,拉开了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序幕。2004年,PayPal在其平台率先推出了用于批量付款的API,即Mass PayAPI,主要用于分批发送多笔付款,用户可以通过一次API调用将付款发送给最多250个收件人。借助Mass PayAPI,用户可以轻松处理佣金、返利以及一般性支出的批量支付。尽管该服务已于2017年9月1日终止,但带动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API形式开放金融服务。

(2)兴起期

2013—2016年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兴起期,英国和欧盟率先探索开放银行发展模式。英国是全球首个提出发展开放银行理念的国家。2013年,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开展银行市场调查,并于2014年底委托开放数据研究所(ODI)与监管政策咨询机构Fingleton Associates发布《数据分享和银行的开放数据》报告,提出“开放数据有助于银行、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科技公司共同发展”的观点。2015年9月,英国政府成立开放银行工作组(OBWG),于次年发布了《开放银行标准框架》,涵盖数据标准、API标准和安全标准。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同时颁布了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促进银行业创新与竞争的相关措施,如支持和鼓励英国第三方科技公司开发新一代金融服务和应用程序。欧盟率先通过立法的形式推进了数据开放。2015和2016年,欧盟先后通过《支付服务指令修正案》(PSD2)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欧盟区商业银行在获得用户授权后,应向满足条件的第三方平台开放数据访问权限,加速欧盟区开放银行的发展进程。

(3)扩展期

2016年至今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扩展期,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中国等国家纷纷布局,积极加入发展开放银行的阵列。2016年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联合新加坡银行协会发布API指导手册(API Playbook),从API的选择、设计和使用三个环节提出指导意见,并提出数据和安全标准的相关建议,引导银行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实现数据共享。花旗银行于2016年推出API开发者平台(API Developer Hub),开发者可以通过该平台的API模块设计金融应用程序。美国消费金融保护局也于次年发布针对金融数据共享的九条指导意见,详细列举了数据使用的安全性、透明度和问责机制等,在消费者授权下实现金融数据共享。借鉴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针对开放银行的监管政策,澳大利亚于2018年发布《消费者数据权利法案》对开放银行的监管框架、推行范围、数据分享机制、实施计划等作出了全面规定。

在中国,自2016年以来,监管机构对于互联网企业直接开展金融业务的行为不断加强规范,正本清源,互联网企业在开展金融业务时逐步由“封闭自营”转向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加之商业银行也逐步意识到互联网企业在场景流量、客户运营方面的优势,中国在2018年进入开放银行元年。2018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业内首个APIBANK;8月,建设银行的开放银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10月,众邦银行推出“众邦银行开放平台”等,银行开始将自己的数据和产品输出、延伸到各个流量平台。平安银行同样从2018年开始布局开放银行,已经从开放银行1.0迭代升级到3.0版本,聚焦“能力开放”目标,助力生态化发展。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也从2018年开始,宣布开启开放银行研究计划,积极布局开放银行发展。

开放银行

中国银行开放银行的实践

中国伴随金融市场改革与金融科技的兴起,从国有大行、新兴的民营银行到股份制银行,都在加快推进开放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传统大型银行,与微众、新网等新兴民营银行均已宣布开放银行计划并开展开放银行实践。从各行的实践来看,目前以API为核心技术,部分以SDK产品聚合金融服务能力,从平台建设、场景生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新兴开放服务模式。

(1)浦发银行: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于2018年8月上线,已发布超300个APU服务,涵盖零售电商平台、跨境电商等多个业务场景解决方案,与银联、京东、携程、万科等近130家合作应用对接。

(2)工商银行:基于API开放平台,打造场景化金融服务生态圈,扩大与合作伙伴系统对接的服务范围,完成面向行内分支机构的服务调用的统一管理和规范控制,内部实现API推广实现平台调用,正面向行外合作开放实践。

(3)建设银行:2018年8月上线开放银行管理平台,把该行金融服务、数据服务嵌入第三方,如支付结算、信用卡、投资理财等银行业务扩展到生活场景。

(4)平安银行:2018年初上线开放银行管理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跨行快富、代付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5)民生银行:将其直销银行打造为“云+开放式+链接器”BBC开放式综合金融云服务平台,场景应用方面与各类企业开展合作。

(6)微众银行:以SDK为开放载体,理财产品封装到SDK并直接集成到合作伙伴银行APP;2019年3月与腾讯成立科技创新实验室,合作研发面向开放银行场景的创新应用。

(7)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布局的“开放银行”平台化建设——①通过API向外部商业伙伴开放数据权限,通过场景融合的方式与其它平台连接,如与京东、麦当劳、淘宝、滴滴等平台的账户连接;②与各类合作伙伴共建跨界融合生态,从场景嵌入到深度渠道创新的合作方式。

(8)北京银行:搭建聚合服务平台,将外部的开放式API封装为行内各渠道可调用的标准化服务。

参考资料:

移动支付网:银行业开放银行发展分析报告:银行业的冰与火之歌[90页].pdf

BCG:中国开放银行白皮书2021(52页).pdf

开放银行相关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银行+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44页).pdf

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打破藩篱合作共赢(43页).pdf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9开放银行发展研究报告[80页].pdf

易观分析:开放银行热潮来袭中国银行业拥抱潮涌加速变革-v2.0-提交(41页).pdf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开放银行全球监管报告(60页).pdf

中国银联:开放银行数据保护与合规研究报告(2021)(39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